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两种真诚 王 正 创作应当首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两种真诚       王  正

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是应首先听命于领导,还是听命于读者和自己的心灵?

原中国文联主席曹禺先生曾有过深深的失落。他在后半生本应写出超越原有水平的作品,登上新的高峰,然而竟没有。平心而论,当时领导曹禺先生的领导,是真诚地叫他写好的。比如写《王昭君》,领导确是叫他写好这位民族团结的伟大女性的。这个要求一点不错。曹禺先生也真诚地接受并玩命地付诸实践。但这两种真诚结的果子却有些苦涩:在《王昭君》民族团结的伟大形象中,少了点具体的人生悲剧,一般扭曲了个别,就很难像《雷雨》《日出》那样让人们感动。作为领导,不论他懂不懂创作规律,大概都会这样要求的,这其实是社会层面的现实意识。而如何去创作,就是作家自己的事了。

对作家来说,有两条道:一条是真诚地把领导的要求往形象上贴,往形象里塞,下劲地充当工具;一条是只管真实地表达个别形象,只去追求审美的自由。前者冷落了审美,越真诚越糟糕;后者是在审美中张扬,越真诚越出色。到头来,领导那个意图却会从审美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审美规律有这个能耐。白了说,叫歪打正着,无心插柳柳成荫;文了说,叫不用之用。有一些作家坏就坏在太听话了,或者叫不会用作家听话的法子,心甘情愿去委屈创作的审美规律。

我以为,领导要大度一点,我领导我该领导的,你尽管写你的;作家也明智一点,你尽管领导你的,我写我该写的。两者在这样的层面上契合,审美规律就能给领导和作家在作品客观的社会性上找到一个结合点。在规律面前,创作其实是作家们自己的事。楚顷襄王没领导屈原怎样写,《离骚》不是写出来了吗?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不是乾隆领导出来的。如果沙皇把托尔斯泰领导一下,硬要他去谴责“不道德”的安娜·卡列尼娜……那世界文学史上该少了多少光彩?古今中外,其实没有任何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单单是“领导”出来的,是太听话听出来的。

就作家角度言,要改掉太听话的毛病,不是说说就能奏效的。这只能随着物质、精神、利益的羁绊一天天松脱才能慢慢有起色。领导身上的某些体制特色的消褪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谁也性急不得。有了这点悟性,违心的惧怕和幼稚的真诚就会少一点,对审美的干扰就会少一点,作家们也不至于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

                                        (选自《读书》1995年第3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指出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6分)

                                                                                                                

3.细读全文,说说“在规律面前,创作其实是作家们自己的事”中的“事”包含哪些内容。(6分)

                                                                                                                   

 

1.开篇提出创作应当首先听命于谁的问题;其次,分析优秀作家后期出不了好作品的原因;最后提出如何找到“领导”和 “创作”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催生伟大的艺术作品。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6分。 2.运用了例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举名人的事例(改为“举全国文联主席”这样的名人事例),(加“使”)论证很有说服力。(加“两种创作态度导致了”)两种结果的对比,使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6分。第1点两种方法各1分。 3.对文艺创作要有独到的见解,真实刻画艺术形象,追求创作的审美自由。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画图。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的《朱提斯》。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村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于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被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欣赏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看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为什么以谈喜欢读老书作为文章的开头?(3分)

2.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描写得最详细,为什么?(3分)

3.试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4分)

     (1)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

     (2)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4.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5)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            。(毛泽东《清平乐 会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4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嘉传

太子兴伐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多为耳目者               耳目:亲信  B.男尽尚王女    尚:崇尚

C.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畔:叛乱   D.分其弟兵就舍   就:靠近

2.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           (3分)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 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杀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杀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4分 )

 

②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3分 )

 

③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3分 )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4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    A   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    B     定自称花里神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