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①里中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②墨沈:墨汁。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④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⑥弸(péng):充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制墨,有定直直:价格

B.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工:精致,美好

C.卑贾以饵众贾:商人

D.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徼: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作以眩俗阙秦以利晋

B.吾窃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何遽戚戚为何以汝为见

D.叹息而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B.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C.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4分)
译文:                                                                     
⑵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4分)
译文:                                                                     
⑶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4分)
译文:                                                                     

 

1.C 2.B 3.D 4.⑴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得分点:“躬”“龟”“危”“异”各1分,共4分) ⑵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气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轻易地卖出它啊。(得分点:“孔”“以”“易”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⑶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得分点:“效”“为”“其”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解析】 1.(贾,通“价”,指价钱) 2.(A两个“以”字均为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B前一“焉”字是代词,相当于“之”,句中指“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的行为;后一“焉”字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的意思。C两个“为”字都是语气词,相当于“呢”。D两个“而”字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相当于“着”“地”,或者不译) 3.(第一句长一些,“也”字表肯定语气,要停顿;第二句表明为墨翁作传缘由;后面几句是补充介绍墨翁的名字,姓什么,名什么,外号叫什么,“然”字表转折,“云”字表转述语气) 4.略 参考译文: 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醉酒后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客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客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他说:“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气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轻易地卖出它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么做可以吗?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那乡客听了这些话后说:“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用来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人的审美角色
莱 笙
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陷入后现代语境之中的非史诗遭遇。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是理想界的生物,是现实中的怪物。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以审丑取代审美,从口号诗的极端走向口水诗的极端。诗坛上的所有美学纷争都可以从诗人角色问题上找到根源,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从解决诗人自身问题入手。树立恰当的诗人角色成为当前诗歌发展的重要课题。
  鉴此,我提倡诗人要充当“禅师式”的审美角色。
  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由于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二者倒是很能沟通,所以诗歌出禅意,禅师也作诗。但大多时候,诗人仅仅停留在以禅喻诗,而没有深入达到以禅师喻诗人,诗人没有注意到引入禅师的处世方式来升华自己。
  禅宗是儒释道三家的融汇,既是宗教,又不是宗教。一般宗教普渡众生,认为自己在岸上,众生在海里,伸手或以其它方法从海里把众生救起来;而禅宗不这样认为,禅师自己就在海里,禅师与众生同在,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伸手拯救,禅师通过与众生打成一片,从而潜移默化感化、点化众生,使之立地成佛。
  显然,这样一种禅师处世方式更容易被众生接受,诗人吸收禅师的这种处世方式没什么坏处。这意味着,一方面自己要成佛,也就是说诗人自身要有极高的涵养;另一方面要与众生一体,感悟和点化众生,也就是说诗人要融入到公众生活中、读者心灵里,在融入中使人接受你的作品。
  诗人的禅师式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素养上的三种追求:
面对现实,感化大众,这是“禅师”似的素养追求。面对现实,不能消极面对,而必须积极面对。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可能成为救世主,但是诗人应当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从这个高度来处理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使之“诗化”,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品行要正,充满正气。品行不正,何以为人?更何以为诗人?诗人是传播精神之人,自身要正,要弘扬正气,培养 “独立不迁”的人格。
  诗人的境界提高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为此,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天人合一”是灵气的根源,更应是当下诗人人格素养的境界追求。 “对立统一”是灵气的体现和运用,是诗人智慧世界的生态。 “始终如一”既指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又指诗人精神升华的成果,返璞归真,使审美集中化、简约化。
诗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禅师式的审美角色是一种比较高的定位,引导我们跨越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宏大与琐屑的隔阂、传统与未来的栅栏,使自己的话语解放与时代的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获取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1.下列关于诗人“‘禅师式’的审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要求诗人有极高的涵养,并与众生一体,作众生的榜样,引导众生立地成佛。

B.“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借鉴和吸收了禅宗中禅师的处世方式,众生都能接受。

C.禅师式”的审美角色贵在“人格魅力”在人格素养上,强调诗人要有三种追求。

D.禅师式”的审美角色属较高定位,让诗人获得了最大的心灵自由和审美自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历来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这是因为两者有不少相同之处,容易沟通。

B.不少诗人竭力主张写作的绝对个人化,因而使得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大为减弱。

C.诗人追求境界提高要逐步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后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

D.当下中国诗人角色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诗人与生活格格不入,二是诗人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应地有着减弱的趋势。

3.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诗坛上所有的美学纷争,其根源都在于诗人角色问题,要解决诗歌作品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诗人自身的问题。

B.说禅宗“是宗教”,是因为它和一般宗教一样都普渡众生;说它“不是宗教”,是因为它普渡众生的方式不同。

C.诗人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交融的人生自由完美境界,就应当有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始终如一的“三个一”修炼。

D.诗人只要用救世主般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就能使现实生活内容“诗化”,从而使生活得以升华,成为艺术。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情节叙述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壮志、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B.《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

C.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之地,派蜀将马岱前去作战,马岱不负众望,七擒七纵南蛮的首领孟获,终于使孟获心服口服,至此平定了南蛮,蜀地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D.由于马谡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告,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为了执法严明,诸葛亮只得挥泪斩了马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入秋以来,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两场雨。

C.她9岁起就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被一些文集选录。

D.“9?11”恐怖事件造成美国人民生灵涂炭,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滑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B.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治理?那里的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C.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D.公诉方认为:被告人叔文秀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馔辩护唉声叹气盛筵难再

B.接壤逻辑门衰祚薄舸舰迷津

C.俨然角隅腹犹果然叨陪理对

D.蓬蒿沾辱萍水相逢梓泽丘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