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

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①,北音清越,桴②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③,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⑤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⑥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桴:鼓槌。  ③栖鹘:宿巢的老鹰。

④噌吰:形容钟声洪亮。  ⑤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⑥窾坎镗鞳:击物声和钟鼓声。

1.对下列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①微风鼓浪     鼓:振动,这里有激起的意思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连词,即使。

B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慢慢地。  ②自以为得之矣         以为:认为。 

C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赴,动词。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危险。

D ①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傍晚。        ②空中而多窍           窍:窟窿。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各不相同。

3.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得双石于潭上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调查、考辨性质的游记。作者之所以想要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只不过是对李渤的观点有所怀疑。

B、月夜来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他觉得心惊肉跳,甚至一度产生了动摇,想要放弃此次行动,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C、作者认为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了类似钟鸣之声。这和郦元的看法倒颇为接近。

D、作者并非单纯记游,而是将月夜游江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悟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5.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6分)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分)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1. 2.C 3.B 4.A 5.(1)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1分,代词“是” 1分,“而”表转折1分,“名”活用1分) (2)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 (“目见耳闻”活用1分,“臆断”1分) 【解析】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僧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噌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一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女也不爽   缺少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确实

③便利此月内    方便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喝酒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不及

⑦(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现      ⑧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⑨沛公起如厕    到,往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币物    礼品

⑪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最终    ⑫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

A. ①②④⑤⑧⑩     B. ⑤⑦⑧⑨⑩⑪    C.②③⑤⑥⑪⑫      D. ②⑤⑥⑧⑨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是(   )

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以此下心意   ④雨雪霏霏

⑤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长余佩之陆离

⑨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⑩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⑪素善留侯张良

A.①③⑧/②⑤⑩/④⑥/⑦⑨⑪      B. ①⑦⑨/ ②⑤⑩/③④⑥/⑧⑪

C.①③⑧/②⑩/④⑤⑥/⑦⑨⑪      D. ①②⑦⑨/⑤⑩/③④⑥/⑧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何以至此?         ②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③何为其然也?

④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毋从俱死也                ⑧凌万顷之茫然

⑨謇朝谇而夕替        ⑩有碑仆道                  ⑪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⑫客有吹洞箫者        ⑬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⑭而今安在哉?

⑮高余冠之岌岌兮      ⑯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  ①③⑥⑯/②⑤⑬⑭/⑦⑨⑩⑪/④⑧⑫⑮  B  ①③⑥⑯/②⑨⑩⑭/④⑧⑫⑮/⑤⑦⑪⑬

C  ①③⑥⑭/②⑨⑯/⑧⑫⑬⑮/④⑤⑦⑩⑪  D  ①③⑥⑭/②⑨⑬⑯/④⑧⑫⑮/⑤⑦⑩⑪

 

查看答案

科技文阅读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义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1.下面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想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面对“前者是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成功,是人们一生追求的目标。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呢?是十年寒窗后金榜题名,还是从一介布衣到位高权重?是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还是从默默无闻的草根成为举世闻名的明星?
还有一些人,比如:为了正义事业壮烈牺牲的无名烈士;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终生清贫的爱心奉献者;奋力拼搏,从不放弃,一生平凡的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是否也算得上“成功”?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