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根据材料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 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例文 请勿人为抬高道德标杆 蒋辰浩     如今是一个崇尚道德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成为了人们做事的准则。那么道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大德于小益的差别又在哪里呢?无疑,道德的标杆就起到了衡量道德大小的作用。     古时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学生当数子贡,他在别国将鲁国的奴隶赎回后,并没有按规定从国家报销赎金。子贡认为自己的行为十分高尚,但却遭到孔子的强烈批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子贡心甘情愿独自承受损失,反而遭到批评?事实上,鲁国的这项规定是为了解救更多自己国家的人,给予赎金补偿是为了给国民一个动力,让更多的人能不顾及自己的金钱利益去解救同胞。孔子之所以批评子贡,正因为子贡的行为破坏了道德的标杆。子贡的本意是好的,他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这么做。但这以后呢?相信鲁国人会大肆称赞他的行为,认为其行为十分高尚。这就大幅度拉高了道德的标杆。越来越多的鲁国人会认为,不像子贡这么做就算不上是有德者,他们会陷入两难的处境,去赎人不要钱的话自己没这个经济实力,而去赎人报销金钱的话却又算不上有德。如此之高的道德标杆,只会让大多数人都达不到道德的境界。既然达不到这境界,又有谁回去赎回奴隶呢?     子贡的故事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这种做法却没有断子绝孙,如今的不少地方依然存在不断抬升道德标杆的现象。某些慈善捐款活动中总是将捐款数额庞大的人排在前面,大肆宣扬表彰,而那些出于好心却财力不足但同样善良的人却被直接忽略。这么做就等于给人们一种心理暗示,只有捐款多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道德高尚者。而又有几个人能捐那么多呢?这就会使大部分原本想捐助的人放弃了捐款,因为捐了也不算是道德高尚。过高的道德标杆就好比是跳高比赛中将标杆直接设为世界记录,只有跳过去的才算是真正的会跳高的人。然而又有几个人会被称为所谓的会跳高的人呢?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会有多少人会去跳高了 。过高的道德标准是大多人沦为“不道德”,原本追求道德的人,他们真正的道德行为在标杆面前成为了“不道德”,这样做的效果是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现状,那么社会道德也将越来越稀缺。显然,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标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确的道德标杆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不能光从表面看待道德。不要因为捐款中的数额大小而去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大小。一个普通人所能捐的数额和一位企业家或者大明星所捐的数额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付出的相对于他们自身能力的比值却又是相差无几的。在道德的标杆面前不应该存在大德于小义的过大差别,从根本上说正是无数的“小义”构成了社会道德的大多数成分,无论是大德还是小义都是道德的体现。 当道德的标杆达到大多数人能力范围之外的时候,这种道德就成了伪道德,提倡这种道德会使全民道德大滑坡。当然过低的道德标杆又会使人们道德意识的淡化,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才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错误的道德标杆不会推广道德,只会使道德灭绝。 【解析】 透视鲁国这条法律,其用意不言而喻:鼓励每一个人为国家做好事。身为鲁国人,只要你有机会,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做一件大好事,那怕你暂时没有预付赎金的能力,也应该去借来赎金为同胞赎身,因为你不会损失东西。同样还有这样一件事: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显然,对照孔子前后的不同态度,我们会感到: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不妨假想一下,鲁国君主为了嘉奖子贡之举,将之树为典范,大力通报、宣传乃至全国推广,这会有什么后果? 答案这外乎这两方面: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二、道德水准的实际状况滑坡了,因为每个人的头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谁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然而,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呢?所以,子贡赎人后不收取国家赔偿金,从大众的角度看,就是提高了这个行善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是都像他那样有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子贡的做法短期内对自己的个人形象有很大提高,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自私自利不良之举。 参考立意: 1、道德勿立“高标” 2、莫让善流成恶源 3、个人威信与规则 4、做事需要有远见 5、你不代表一个人 6、不可好心办坏事 7、在利益与道德之间 8、要处理好个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 9、不能光顾目前,要着眼于长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多选则按前四题计分,共4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2)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亦欲以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渔父》)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5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颔联与颈联的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2.前人评价此诗颈联“造语精妙”,你对此如何理解?(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共11分,其中选择题每个2分)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见责,责怪我

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情

C.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D.用之所趋异也。         运用他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皆出与此乎

B.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去以六月息者也

C.不知老之将至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怒而飞                           扣舷而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这是古代书信的一般写法,这里也是一句客套话。

B.选文中司马迁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为世俗所轻,表明自己地位低下,“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更是不应该,这样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C.《逍遥游》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具有极强的生动性、可读性;文章想像丰富,夸张奇特,文笔变化多端,体现出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

D.选文中庄子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现大鹏也要凭借辽阔的空间和大风才能在九万里的高空飞翔,表明万物都有所凭借,它们都是不自由的。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2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13分)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l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

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中划线句子“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2分)

2.文章结尾引用泰戈尔《新月集》写到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3.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5分)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就要开启新的航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呢?请具体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6分)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记,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北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尚书晓典》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诗经》《乐记》被尊为经典,都说明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使诗的地位更加显赫,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更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易记,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首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都喜欢吟咏古诗,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引用巧妙,说明古诗是中华精神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在汉诗“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影响下,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