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6分)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全诗“由远到近”共写了哪几个景物?(4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几个层面的“恨”?(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B.庄子往见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
D.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以表闻 |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
B.旬有五日而后反 |
C.而御六气之辩 |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面,也包括
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
人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更需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么”的“应该”一定要合乎“真”。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长,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很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然而,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既善又真,是“交集”。不处于“交集中”的“是什么”,有两类:一类反善、反伦理,就决不能做;一类不反善、不反伦理,就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因为其中不少是十分基础性的研究。对不处于“交集”中的“应该是什么”,也是一样。
科学与人文,“本是同根生”,同源共生,存在着“交集”。其根、其源、其交都在实践之中,即杰出的科技大师与卓越的文艺大师,乃至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
科学与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而不同”。相关,表明可以互通,可以互补;区别,相异,表明应该互动,应该互补,以求共同和谐的发展,以求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有开放的形象思维,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神。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科学与人文,不可缺一。
1.关于“科学”“人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
B.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有价值的、符合伦理的就是善,否则就不善。 |
C.科学是保证国家民族进步富强、不受异化的必要条件。 |
D.人文是求善,而求善的前提是要合乎“真”,人文需要以科学为基础,否则就有可能越搞越糟。 |
2.关于科学和人文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是“是什么”,人文是“应该是什么”,二者是共生互动的,就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 |
B.科学和人文都是要在实践中探索、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科学揭示自然规律,人文揭示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规律。 |
C.科学与人文,和而不同,就是说二者互相关联,但又有明显区别,因此能够互补,建立和谐发展的关系。 |
D.科学有科学的基础与精神,人文有人文的精神与内涵,否则就是残缺的,不利于个人、国家、民族的发展。 |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基因技术,将人与黑猩猩杂交,是反伦理的,是不符合人文精神的,必须坚决反对;而克隆人类似克隆羊,从医学上说,为了人类健康允许试验。 |
B.某地沙漠种树的事例,说明做事光求善愿望不行,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讲究科学,否则就会好心办了坏事。 |
C.“不处于‘交集’中的‘应该是什么’,也是一样”,意即有些人的精神思想,虽不科学,但不反善、不反科学,例如正当的宗教信仰,应允许存在;有的反善、反科学,比如邪教,就必须禁止。 |
D.科学人文互动互补,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特别是优秀的思维品质,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开放的形象思维的结合,更须二者互动互补才能产生。 |
4.请为本文加一个标题。(3分)
根据情境为记者设计第二个问题。(4分)
校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二(12)班同学奋勇争先,捷报频传。李燕在刚结束的100米决赛中,获得了冠军,并打破了该项的学校记录。此时,校刊小记者走过来,对她进行了一番采访:
记者:祝贺你获得了冠军,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是你在这次校运会上获得的第几枚金牌?
李燕:得到冠军当然是非常高兴。这是我获得的第二枚金牌,第一枚是400米。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接力赛中,我们也能取得好成绩。
记者:
李燕:是的,高二的学习非常紧张,但我认为,学习与运动是不矛盾的,运动可以为学习减压。在刚刚结束的月考中,我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而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也取得很满意的成绩,学习、运动双丰收,我很开心。
假如你是小记者,第二个问题你会怎样问呢?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那里学
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那里学得批判的精神, ,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
B.虽然经过法庭的多次调解,这两兄弟因为赡养父母而引起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
C.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D.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