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篇第二》
(2)法制网北京2011年8月26日电 记者 于呐洋 8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隋明太委员建议,应当把“常回家看看”的伦理道德要求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隋明太认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同时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将“常回家看看”作为赡养人的道德义务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立法上的与时俱进,符合国情民意。
请你结合《论语》中关于"孝"的观念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话,来阐明隋明太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
阅读下面作品
酒 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1.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3分)
3.“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分)
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4分)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⑴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 , 。渔舟唱晚,想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
⑶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⑷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⑸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古诗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遥襟甫畅 甫:刚,顿时
B. 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阻止
C.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顺利
D.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2.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地势极而南溟深 B 处涸辙以犹欢
觉今是而昨非 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C 觉宇宙之无穷 D 目吴会于云间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与例句加点的字活用情况相同的是( )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水击三千里 B策扶老以流憩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襟三江而带五湖
4.在“奉宣室以何年”一句中,作者用了谁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
⑵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
阅读下面文段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比较文学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具有其必然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原因。那么,这“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对比较文学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呢?
事实上,比较文学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始终是与比较文学的发展壮大相同步、相生发的。从总体来看,比较文学尽管存在危机,但并没有死亡,反而呈现出不断扩张与发展之势。
事实上,那些指出比较文学存在“危机”的学者,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他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在为比较文学思考出路。韦勒克在批评法国学派褊狭的同时,提出了从平行的角度重视文学性与文学总体审美研究的新视野。看到比较文学由于理论研究的遮蔽而焦虑重重的伯恩海默提出了将比较文学的重心从文学研究转移到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让比较文学走向文化、走向全球的策略。那些认为比较文学已经“死亡”的学者其实也并不认为比较文学已经真正死亡,而是说,传统的比较文学,即所谓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之类已经死亡,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将会诞生。在巴斯奈特看来,这种新的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而在斯皮瓦克看来,这种新的研究则是在超越欧美中心主义并在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与以语言为轴心的“地区研究”的结合。由此可见,即使在那些高唱“危机说”与“死亡说”的学者心目中,比较文学仍然是有前途、有希望的。目下,全球比较文学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繁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比较文学并没有死亡的事实。
当然,比较文学的“危机说”或“死亡说”也不尽然是危言耸听。它提示我们正视这一新兴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与在时移世易的大语境下它必将产生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审时度势,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系科建制已遍及世界,实现了全球化。
B.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广泛传播被众人接受,与其自身的“危机”与“死亡”没有多大关系。
C.持比较文学“危机”与“死亡”观点的学者,其实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
D.比较文学的“危机说”和“死亡说”,也不全是危言耸听。
2.对“从比较文学的基地批发出来的种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运往不同的专业领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源于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
B.比较思维的理念,跨界研究的方法,已为人文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者采纳。
C.比较文学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人文与社会学中不同专业领域的共有资源。
D.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为众人所接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整体看,比较文学在世界各领域不断扩张与发展,所以比较文学既没有存在危机,也不会“死亡”。
B.韦勒克等人提出的开拓比较文学研究新视野、转移比较文学重心的研究新策略以及给予比较文学新定位的新思路,为比较文学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C.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发展繁荣,说明比较文学依然有前途、有希望,并没有死亡。
D.审时度势,正视并解决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并与时俱进地完善自身以适应时移世易的大语境,是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