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涂有...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知明而行无过

C.君子生非异也赢粮而景从

D.并吞八荒之心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解析】“无”通“毋”,不要;“涂”通“途”,道路。B.“有”通“又”,更,再;“知”通“智”,智慧。C.“生”通“性”,资质,禀赋。“景”通“影” 读yǐng;。D. (“读”,句中停顿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又有何感受和体验呢?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暇,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哎!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具体而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吧?① 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①   注:作者写作此文时,大批台湾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从“烧窑的用破碗”入题,写出作者对这一俗语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切领悟的认知变化。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所吸引,导游小姐的话更让他知道精品得来的不易,感受到精品的珍贵。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寓深情于“歪碗”中,运用了想象、对比和比喻等手法,以毫不伪饰之笔娓娓道来,展现出真情至性。

1.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2.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简述题(二选一)

①简述觉新与梅表姐的爱情悲剧。

②简述鸣凤之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斜体字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A.①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        ②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B.①发兵捕,久不得               ②辍耕陇上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济          ②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①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②无论魏晋,不知有汉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2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认为太子也有过错,于是废掉了太子,杀掉了周怀政。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3分)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分)

                                                                              

②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分)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