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小题。(6分)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小题。(6分)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②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1.上面两个选段共同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2分)
2.两个选段都运用了比喻来说理,请分别简要分析。(4分)

 

1.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2.选段①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来说明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的道理;选段②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说明人如果不能坚持始终,最终就不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解析】译文: ①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②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这首诗第一、二联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除了表达思乡之情及身在异乡的孤独凄苦的心情外,还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请就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选择一种来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4分)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从内容上看,这首七言律诗的前两联重在___________,后两联重在___________。(1分)
2.颈联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有人说这里有八苦,请你写出其中四苦。(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1分)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罟不入洿池(密)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

C.然问曰(同“猝”,突然)

D.今夫天下之人牧(统治者)

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涂有饿莩不知发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河东凶亦沛然下雨,则苗浡兴之矣

C.填然鼓,兵刃既接不嗜杀人者能一

D.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水为之,而寒

3.下列划横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B.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之。”

C.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矣。

D.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4.下列特殊句式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孟子认为,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B.(甲)文,孟子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显示了高超的讲话艺术。

C.(乙)文,孟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等言论,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并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人者”之列。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甲文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乙文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

6.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分)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诗句节奏的划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思想,被后人称为“亚圣”,主张性善论;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10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4.千载琵琶作胡语,                     
5.千呼万唤始出来,                     
6.                     ?杜鹃啼血猿哀鸣。
7.此情可待成追忆,                     
8.如何四纪为天子,                    
9.                     ,善假于物也。
10.故不积跬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