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B.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C.一些网络作家成名后,不再满足于昔日的成名方式,大都乔装打扮,走上了传统出版的道路。他们不再做网络连载,而转向实体杂志连载或者成书出版。
D.“传唱齐鲁”2010金曲大赛经过激烈角逐,各类奖项已水落石出。大赛主办方意在通过此类选拔,推出像《难忘今宵》一样深入人心歌曲的目的已达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 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 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6分)
3.“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尾两段,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有人说其必不可少,你的观点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与胡兴安夜别
何 逊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 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3分)
译文: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据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 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我们一思。
1.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D.“界画”主要运用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2.下面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B.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