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

阅读下面文字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授,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座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来徊去,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你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万端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0”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像,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或其他地方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算是轮到他们了……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手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的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腿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够容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于家的拥抱……在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的啊!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间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他们!
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又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在外帮人写字赚钱。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我呢?
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
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叙事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另外,本文由于在结构上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过渡语段,显得很严谨。

B.本文语言通俗活泼又朴实平易,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深刻而又形象地阐述了“家”的含义,可谓言近旨远。

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在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叶落归根的思想观念不仅中国人有,美国人也有,因而叶落归根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人类所共有的情感。

E.本文引台湾小女孩那首充满童趣、题为《家》的小诗,其作用在于表明台湾回归祖国大家庭是包括儿童在内的台湾同胞的渴盼。
2.这篇散文开篇就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第四段中,那位拥有漂亮房子的阔人为什么发出了“我的家在哪里?”的感慨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4.联系全文看,请你概括对“家”的认识。(6分)

 

1.BC 2.直奔文章主旨,强调“家”在人们感情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3.对财富的过度追求,使得亲情变得疏远,精神家园逐渐丧失,因而产生了情感迷惘。 4.①家是亲情之所在,幸福之源;②家是心灵的归宿和精神支柱;③对家的向往和归依是跨越时空的。 【解析】 1.(A“叙事散文”应为“抒情散文”;D詹姆斯的例子并非指叶落归根。E引用台湾小女孩的例子并非表明“台湾回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诗文中的空缺处。(每小题1分,共5分)
(1)怅寥廓,                                   ,谁主沉浮?
(2)满载一船星辉,                                       
(3)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项王瞋目而叱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后代诗人多有对项羽的评价,下面评价中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一项是(3分)
①.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翻译:                                                                      
(2)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分)
翻译: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王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味着“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

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有效成果。

D.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说:“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是永恒的。”
要求: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
看法?请简要回答。(4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
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
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
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
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
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
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