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
B.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
C.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
D.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俟:等到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3分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3分)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指彼此渗透。 |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
2.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具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 |
3.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
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
C.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 |
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巨人,他们站在精神的高地,引领着人们发现真理,走向光明。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也总会有一些人物,像灯塔一样照亮我们人生的旅程。他们可能是驰骋沙场的勇士,可能是思想深邃的哲人,可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可能是身残志坚的强者。他们可能是历史名人,也可能是当世名流,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些人,让我们崇拜,敬仰。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我们崇拜的人生活一天吧,让我们近距离地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魅力……
请以“和我崇拜的人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注意不能写成人物介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阿庆
丰子恺①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仩②——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只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学生会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我校三栋教学楼的命名方案,教学楼命名要突出教书育人的特点,简洁、文雅,好记,请你为三栋教学楼命名,并简述命名的理由,不少于80字。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供交流读书心得、推介优秀图书的平台,高一年级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为这份小报起一个名字。名字要言简意赅、文雅易记。并简述命名的理由,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