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日常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要看对象。假如你(18岁)作为一个人口普查员,到下列三个对象...

日常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要看对象。假如你(18岁)作为一个人口普查员,到下列三个对象家里去调查其配偶的出生年月,你该怎么发问?(6分)

调查对象一:农村五十多岁的大娘。

                                                                        

调查对象二:城市四十岁左右的女性知识分子。

                                                                        

调查对象三:自己的语文老师,男性,五十多岁。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山村”“月光”“清风”等词语写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5分)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总以为幸福是那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及;                     

                                         。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雪域夜色

 邹济时

十月的雪域,杨树叶子已褪去绿色,换成了一身鹅黄的衣裳。

从日喀则出发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逐渐消散了所有的炙热,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着行人的皮肤。远处荒凉的山脊统统被镀上了层金黄色的暖意,跌荡在岁月的漩涡深处,直逼人的视线。此刻,浩瀚的广漠与窗外的朔风纠缠在一起,卷动地上堆积的树叶,穿透那牛皮线装书的史帙,令凝滞的美与动态的美在无垠的空间纠缠。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继续在窄窄的柏油路上奔驰,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当阳光被时光拽入玄宇,把所有橘红的辉茫收敛入匣子时,夜的幕帷才轻缓地拉开,令高原顿时失去了白日的生机。

飞翔的野鸽早早地收起自己的羽翅,栖身于悬崖或是桥洞里打着盹,聒噪的麻雀也躲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哑了声,田垅里的虫子在失去青稞的庇护也不再歌唱,周边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与宁谧,惟有的仅是车轮辗过路面发出的“唰唰”声。

透过车窗望去,蒙胧地可以看到身后迅速消逝的灌木,灌木后面只是一团深邃的黑,因为黑夜遮断视野。

黑,是短暂的。稍时,月牙儿就从前方的山巅羞涩地闪了出来,像海礁上的灯塔散发着淡淡的清辉,指引着夜行人前行的路。不知何时,月的银色已像泉水涌入车内,塞得满满的,侧身看到同行的人面部都呈现出肃穆安详,皆是眯着眼睛假寐。的确,享受这月下难得的惬意是种幸福。

窗外的月铺满了河山,可以借着这清幽令人欣赏到外界另一种非凡的美。河面荡漾着一层银波,碎鳞般地倒映着月牙儿粗糙的轮廓,隔河的山峦像一幅巨大的屏风以淡蓝色的天幕为背景,逶迤伫立,虽然只是黑黝的影像,正前方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牙儿的周边是一圈银晕,浸润着无际的穹窿,几枚稀疏的星盏遥遥地闲搁在月亮的周际,较往日少了几分颜色。

车继续行走,过了曲水县,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当车绕过聂当大佛,闯入了开阔的河谷,右侧的拉萨河默无声息的像条墨绿的色带流淌,月出现在河对岸的山巅,清幽而寂寥的在天空中徜徉。突然公路侧几只水鸟,许是被汽笛声所惊扰,扑哧着翅膀蹿出栖身的树木,划过天空消逝于茫茫的月色之下。

月明、水幽,看着窗外的美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句不由从心隅飘然而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虽月是残月,但毫无疑问,面对此景我无法找到适当的词语加以描述和修饰。雪域夜色之美,大概也就是这种自然之美、纯粹之美,天地和谐之美吧。

是夜,枕着那月色清风酣然一梦。

1.文章第二段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⑴ 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

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⑵ 窗外的月铺满了河山,可以借着这清幽令人欣赏到外界另一种非凡的美。

                                                                            

3.在文章中,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雪域高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为什么说“雪域夜色之美,大概也就是这种自然之美、纯粹之美”?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东风不来,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⑴ 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思念”的?“思念”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4分)

                                                                               

 ⑵“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两句诗有何含意?(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