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B. 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隐居

    C. 余既耸然异之      耸:通“怂”,惊讶 D. 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过岐亭,适见焉                  然力足以至焉

    C.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 亦足以富乐                      秦以攻取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

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 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练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

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C. 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 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

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

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5分)

⑵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由《诗》《书》《礼》《易》《春秋》组成的“五经”,很早以前就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其后,又增至“七经”“九经”“十二经”。到宋朝时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又有人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相配研读,并为之作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称为“四书”。此后,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四书五经”成了士人必读之书,这九部书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史部书籍在中国文化典籍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先秦的历史散文到“二十四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历史图景。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这些史书记载了历史的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沿用了《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例,因为大多是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的认可,因而又被视为“正史”。

除了正史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史书以及大量的“野史笔记”,同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司马光主编的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三通”——《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等。另外,还有一些史学理论方面的典籍也有很大影响,如唐代刘知几的《史通》。

子部则是更大的一个部类,先秦时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除了儒家的经典以外,各家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典籍,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都属于子部。魏晋以后,子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可以说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几乎都包括在其中了。

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应该是集部,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等典籍就是如此。而梁萧统编的《文选》则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梁初一百三十余家的作品七百余篇,对后世影响极大,唐宋时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另外,《全唐文》《全唐诗》等也是比较著名的总集。

虽然四部分类法的涵盖面很广,但并不能包括中国文化的全部典籍,例如本书所选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工农业各种科技成就的著作,很难纳入子部的哪一个门类中。

1.下面是关于“经、史、子、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开始有“五经”,宋代增加到“十三经”,这些都是古

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

    B. 史部是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籍,各种体裁的

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别。

    C. 子部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到了魏晋以后,子部的范围不断地

扩大,它包括除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

    D. 集部是四部中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主

要是诗文创作,但也不全是文学作品。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成

了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历史图景。

    B. 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叙述

了从唐到元的典章制度的沿革。

    C. 集部中,汇选若干人作品的集子称为总集,而《白氏长庆集》和《欧阳文忠公

集》则属于别集。

    D. 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梁萧统编的《文选》,选录了先秦至梁初一百三十余家

的作品七百余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的原因就在于历代统治阶级

的推崇和提倡。

    B. 由于“二十四史”都是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认可的,所以被统治阶级视为“正

史”。

    C. 司马迁的《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始,“二十四史”采用的纪传体例,是

司马迁开创的。

    D.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体例是编年体,这就导致了《资治通鉴》不能进入“二

十四史”行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写了一系列为了纪念惨案中死难烈士的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就是其中的一篇。

    B. 著名作家余秋雨写的《道士塔》语言优美,充满激情,生动深刻,才华横溢,

是其“历史文化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C.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D. 郁达夫留日期间开始接触西洋文学,并开始创作小说。1921年,他与郭沫若、

成仿吾、张资平等发起成立了创造社。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王对儿子王晓明说:“我和你赵叔叔从小就熟悉,可以说是白头偕老的好朋

友,并且他还多次帮助过我,你今后一定要尊重他。

    B. 当记者问到会不会担心因为事故被处分时,王民说道:“你这个问题提到我的

心里去了,现在晚上电话一响我就惊心动魄

    C. 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殒身不惜的战士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百姓能够过上

安宁的生活,与敌人殊死搏斗。

    D. 人的一生中,无奈的事情太多,因而,在你遇到无奈时,你可以长歌当哭,发

泄自己的郁闷。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时相遣归  ②儿已薄禄相  ③会不相从许  ④嬉戏莫相忘  ⑤誓天不相负

   ⑥黄泉下相见  ⑦叶叶相交通  ⑧仰天相向鸣

    A.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 ①③⑤⑥\②④\⑦⑧

    C. ①③④⑤\②\⑥⑦⑧               D. 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