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将下列一组句子重新排列后填入原文的横线处,使其与上下文恰当衔接。(只在原文中的横...

将下列一组句子重新排列后填入原文的横线处,使其与上下文恰当衔接。(只在原文中的横线处填写重新编排后的序号即可)(4分)

⑴句子:

①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②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④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的催化剂。

⑤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⑥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

⑵原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              。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懂得感恩的人,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孝敬父母、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语段开头的一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为总起句,后面内容依次排列。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句子为⑤③两句,其中⑤为引用句,③为结论句,排列为⑤③;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的句子为①②④⑥,这四句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并举例论证,排列顺序为②⑥①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⑦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

⑧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段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

3.请概括庄子和屈原在创作上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

(2)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             ,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4)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5)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7)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8)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9)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10)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耒阳①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檄修之举兵                    檄:檄文

C.修之未尝供赡                  赡:供养

D.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务:要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也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4分)

译文                                                             

                                                                

(2)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A.中国女子办事

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3.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