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人一向喜欢炫耀,他们能够在很长时...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人一向喜欢炫耀,他们能够在很长时间里将收入的40%~50%储存起来,一旦认为积蓄足够了,就什么都买:房子、汽车、音响……给人的感觉非常华而不实。

B.对香港而言,争取到优秀生源,只是赢得生源争夺战的一个回合;如何方

便他们毕业后留港工作?为港所用?才更重要。

C.靠粉墙处是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D.这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这次大会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动员大会。

 

A 【解析】A  B项,两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作“才更重要”的主语;C项,最后一个句号应放在后引号里面;D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应该使用书名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B.就在公安部门紧锣密鼓准备端掉“红桃帮”这个流氓团伙时,那帮家伙仍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恶。

C.对我来说,和一般人谈话未必拘束,但如果是和生人,正襟危坐 地谈起来,那真不能说是件乐事。

D.安全生产的措施落实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便出现了天空明净、绿树葱郁、河清海晏的喜人景象。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箭镞  涸辙  无精打彩  轻鸢简掠  天衣无缝  锱铢必较

B.矜悯  睥睨  哀声叹气  一蹴而就  不落言荃  萍水相逢

C.请缨  熟稔  钟鸣鼎食  自鸣得意  日薄西山  鲲鹏展翅

D.讫今  膨涨  富丽堂皇  余音袅袅  命途多舛  渔舟唱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央浼(měi)    埋怨(mán)   框架(kuāng)      模棱两可(léng)

B.坍缩(tān)   葳蕤(ruí)   岑寂(cén)      不即不离(jì)

C.棕榈(lǚ)    拔擢(zhuó)  供养(gòng)      白云出岫(xiù)

D.砧板(zhēn)   窸窣(sū)   窈窕(yǎo)        逸兴遄飞(chuán)

 

查看答案

请以“懂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 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形象。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迄今为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70%年龄不足30岁。尽管网民人数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每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暴力倾向”。但与挺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8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4日)
1.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出“人肉搜索”有暴力倾向?(6分)
答:                                   ▲                                    
2.本文前两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和后三节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现象,它们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6分)
答:                                   ▲                                    
3.本文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肉搜索”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6分)
答: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