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二战期间,一名比利时战俘在德国的战俘营里被关了5年,有一个看守对他很好,从来没有伤害过他。战争结束后,过了很多年,战俘的儿子爱上了看守的女儿,两人最终结成了亲家。
一对本应充满敌意的陌生人结成了富于亲情的儿女亲家,这个年代久远却真实的故事,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请就此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契诃夫把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得逼真传神,使其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学习契诃夫写人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并富有特点的人,要有肖像和动作描写,并用上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听 雨
聂鑫森
自然界的万千色彩、姿仪和声音,诱发着我们感觉的灵敏,也丰富着我们的心境和意绪。当我们久住高楼林立的城市,喧嚣和浮躁,日日如大潮澎湃,席卷着我们的身心,于是感觉变得迟钝,情绪变得单调,也就少了许多人生的乐趣。
比如说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或细密绵软,或粗重急促,衬在何种背景上,击触着什么物件,又因不同年纪、经历和情愫的人在听雨,于是就因雨而生发出独特的感受。
杜甫听出了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馨;孟浩然听雨而萌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怜惜之意;李商隐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体会到友情的珍贵;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激发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襟怀。南唐李后主李煜的亡国之恨及凄凉,尽显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哀唱中。
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在西湖“楼外楼”把酒遇雨,想到的是历代名人在西湖留下的身影和诗文,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欧阳修、秋瑾……于是雨中西湖令他感慨万千:“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在城市听雨,承受物多是钢筋、水泥、沥青、砖石,声音自然是单调而呆板的。记得小时候在古城湘潭听雨,长长的小巷,庭院中的天井,砖木楼房的青瓦、镜瓦、木晒楼,屋檐下导水的木枧、竹溜筒,雨水击打和流淌在它的各个部位,鸣响出各种不同意味的声音,古典而又纯和。可惜这些年来,小巷和砖瓦楼房几乎消损一净,那种雨声再也听不到了。我曾写过一篇很诗化的小说《怀念一种声音》,在新旧对比中,隐隐透现一种对现代文明“欲说还休”的惆怅和喜悦。
人们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倡导城市的园林化,构建社区的生态环境。我所栖息的城市株洲,全力推行“四化”: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厂与山形水势相依,道路为绿荫花影所掩,楼房立清风酥雨之间。既是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又使市民时刻领受诗情画意的陶冶。
年前立春,年后暖日和风,我的住地康和山庄,一树树玉兰花洁白如雪,小池边的杨柳新芽串串,紫藤架上柔藤盘绕、花苞待放。忽然,“倒春寒”来了,大雨夹雪。这时候,自然没有客人来叩访,于是撑着伞到社区散步,宁静极了。玉兰花打落不少,柳芽瑟瑟卷缩。而农村正在忙着备耕,牛喂壮了,犁头、镰刀磨亮了。“倒春寒”正如人生的小插曲,自会很快过去,该干啥还干啥。听雨看雪归家,便写了一首七律:“丽日楼头酒半酣,癫狂雨雪倒春寒。玉兰初放花心冷,池水才苏柳眼残。酬酢稀疏车马阻,思量静穆砚笺闲。农家殷念田垄事,擦亮镰犁待好天。”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这当然是古人的某种生活形态。现代人要效法的,是在各个季节不同的雨声中,做自己怡然而乐的事;体味不同的心理感受,与大自然声气相通。
让我们在下雨天,细细聆听和品味雨声吧。 (选自2010年《散文精选》)
1.在大自然中听雨会给人带来哪些好处?请结合原文回答(4分)
2.自古以来“听雨”就是文人墨客的雅事,文章多处引用文人听雨后留下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听雨”的感受真的与人的年龄、经历、感情等有关吗?请结合文章或自己的体验说明理由。(7分)
4.
诗文填空。(8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4)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⑴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其用意是什么?
⑵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要借云来讽喻封建社会中的哪种人
【注】来鹄(?-883),即来鹏,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咸通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 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糟糠不厌 厌:饱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2.下面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B.睹轶诗可异焉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复驾言兮焉求
C.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D.如此而饿死
分财利多自与 酌贪泉而觉爽
3.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D.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3分)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