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日: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户部督逋急 逋:拖延、推迟
B.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讦:斥责、揭发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赆:送行的礼物
D.其党密构于帝 构:设计陷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译文: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3分)
译文: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2分)
译文: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译文: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按规定,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无积极反应的,将被列为“濒危遗产”;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的,则将被除名。
D.预计到2012年,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4.5亿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70亿元)的费用。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B.任何一门技术,非专心致志几十年为之,不能得其要领,更何谈登堂入室呢?
C.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产业,这不仅是改弦更张,而且会自食其果。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王语暴以好乐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莫之能御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⑨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①⑧/②⑨/③⑤/④/⑥⑦/⑩
B.①②⑧/③④⑤⑨/⑥/⑦/⑩
C.①②⑧/③⑤⑨/④/⑥/⑦⑩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⑨⑩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1)(2)(7)/(3)(4)(11)/(6)/(5)(8)/(9)/(10)/ (12)
B.(1)(2)(12)/(3)/(4)(6)/(5)(8)/(9)/(7)(11)/(10)
C.(1)(2)/(3)(4)(11)/(6)/(5)(8)/(7)(9)/(10)/ (12)
D.(1)(2)(7)(12)/(3)/(4)(6)/(5)(8)/(9)/(10)/(11)
下列各项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