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扑,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日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赴,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 “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差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 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古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有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的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而桥面总是默然不应。
经过几十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5分)
示例:
种子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执着!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11年3月15日“谣盐”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微博辟谣”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可没。
(1)这场“谣盐”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请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18个字)。(2分)
(2)网络传言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传言?请作简要阐述。(4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谈起北美生活经验,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浓浓的科幻氛围。有科幻传统的社会可以是商业的、现实的,但也一定拥有对人类未来憧憬的热情,及纵容这一热情的广阔空间。 。 。 。 。 。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如果少年都在读《鬼吹灯》,青年都在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
②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
③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
④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
⑤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
B.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层以上的屋顶实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系数比较大,预计进度将比平地拆除多用时四天。
C.近日在宜宾城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当三名男子在持刀抢劫一女子时,将交通一度阻断。在长达近十分钟的抢劫过程中,数十名路人视而不见。
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