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⑤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结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⑥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的率先报道能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媒介融合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3.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D 2.A 3.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3分。一点1分) 【解析】 1.D(D 项“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3分) 2.A(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3分) 3.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注】①孙:同“逊”。

(1)根据上面三个选段内容,简要概括儒家君子观的内涵。(3分)

(2)联系实际,谈谈儒家君子观的现实意义。(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相关情节。

(2)卡西莫多把爱斯美拉达救出来后,藏在巴黎圣母院里。请简述刚开始时,卡西莫多与爱斯美拉达相处的有关情节。

答第(    )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花突然开了,大家都觉得是个好兆头,就相约去赏花作诗,谁想赏花途中宝玉不慎将通灵宝玉弄丢了,众人遍寻不得,而宝玉丢了玉后,竟现出呆傻的样子来。(《红楼梦》)

B.听到“血光之灾”的说法后,瑞珏哭了,她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去分娩。觉新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C.吴荪甫看完登载有家乡双桥镇失陷的报纸后,对妻子说:“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林佩瑶的脸色由红色变为灰白,心头卜卜地抖跳,她以为丈夫知道了自己和雷参谋的事,她把心一横,准备把什么都揭破。(《子夜》)

D.当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来监狱探望玛斯洛娃,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时,玛斯洛娃愤怒地指责他:“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政治犯西蒙松开导玛斯洛娃:“人非但不应当恨仇敌,而且应当爱仇敌,帮助仇敌。”她才彻底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复活》)

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钱。”(《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刘禹锡是中唐诗人,因参与王叔文变法,失败后被贬边地远郡,此诗是诗人晚年在贬地所作。②飕飗:形容风声。③拳,弯曲。

(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祆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需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常以私车辇水洒御路。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有删节)

【注】①廨: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②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微:地位低下

B.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知:了解      

C.僧珍固请充使 固:坚决

D.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私:偏爱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3分)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   

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

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

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D.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

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3分)

(2) 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