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划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济时,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率先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种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植树绿化而有连绵数千里的“左公柳”;②在哈密垦得荒地19000亩,获粮数千石;③创办了兰州机器局(或: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④创办了兰州织呢局(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 3.结构上:①照应文章标题;②为后面具体写左宗棠为西北发展做出诸多贡献作铺垫,并能引人入胜。(3分)内容上:与王之涣的诗在意境与感情上形成对比,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和赞扬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政绩。(3分) 4.观点一:我认为应善于利用本地自然环境。左宗棠抓住甘肃向阳肥暖之地都可种棉花的特点,劝告广种棉花;在西北沿河、沿路“广种榆柳”;依据新疆“可渔可牧”的特点,认为应“讲求牧务,多发羊种”。我们应因地制宜,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经济,同时还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观点二:我认为应勇于尝试、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左宗棠敢于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生产枪、炮、子弹、炮弹等,并在西北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勇于开风气之先。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应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超越前人,谋求经济的稳步发展。 【解析】 1.A项“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涵盖不全;D项“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表述不够准确;E项“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文中无此信息。 2.应在“发展西北的经济”内容的范围内筛选信息。文中写到左宗棠的诸多有关“举措”和“主张”,但并没有明确某些“举措”和“主张”带来的“显著的具体成效”,所以这些“举措”和“主张”的内容本身不在题意之内。 3.引用杨昌浚的诗有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结构上首先照应了标题,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左宗棠在西北贡献的叙述;内容主要和王之涣描写的场景作对比,以突出左宗棠的贡献之大。 4.对于左宗棠发展西北经济所具有的两种品质,认可哪一种都行,但要有明确的观点。如善于利用本地自然环境,要结合左宗棠在当地的种植棉花、植柳等事件,并要上升到对现在的经济发展的启示上;认可后一种观点,模式也是如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

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

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俯下身子。对于这一动作,你有怎样的理解认识?它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俯下身子”为话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补全下面一段话,使之成为一段流畅的排比句。(4分)

古代文人在自己处境不顺之时,往往以诗文为歌,激发斗志。《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蔑视名利的歌,李白唱着它冲出污浊的官场;《归去来兮辞》                              

               ;《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选4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横线上,使得前后衔接、语意完整。(4分)

中国画不是被中国山水逼出来的,而是被毛笔、宣纸逼出来的。                         

①有人画山势山形,笔下不仅不雄,而且愚黑,盖因未得造物之理。

②工具都齐备了,中国画为什么成不了大众艺术呢?

③纸笔之外的另一个奇物是墨,这三样东西让中国画家神妙高蹈。

④如果老祖宗不发明毛笔,或制作毛笔而未发明宣纸,中国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⑤它的门槛一重多过一重,还需诗词陶冶,须拜造化、习传统、开胸襟、涤俗气,比念三个博士还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