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窃 秋 梁晓声 ①窃其实就是偷的意思。老百姓说同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窃  秋

梁晓声

①窃其实就是偷的意思。老百姓说同一行径是偷,而文人雅士说成是窃。溜门撬锁谓之盗,探囊取物于他人的衣袋儿谓之扒,这些事在文人雅士们做了则谓之为窃。比如偷了别人的文章或构思,我们说是“剽窃”;我常想这乃是我们的小小的狡猾,为了被指斥的时候以一个“窃”字企图强调与偷的行为有所区别。

②我家近处有公园。每年秋至,菊花便耀眼地盛开了。我养过花,总也养不活。又很爱花,这就是一个矛盾。看了别人家花养得好,我羡慕。看了满公因的花盛开着,我常产生占为己有的强烈沖动。有了矛盾就得想办法解决。不解决矛盾便总是矛盾着。想来想去,那解决纠缠着我的矛盾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便是“窃”。这也可以说别无选择。

③白天我到公园去散步,去散步与别的散步者有不同之目的,或曰:“心怀鬼胎”也未尝不可。留连忘返之间,我早已记住哪一处的哪几林花更值得一窃。挨到晚上——自然是很晚的时候,十点钟以前,纳秋凉的人还是不少的——我便揣把小剪刀前往,有时我怂恿儿子和我一块儿去“散步”,可是儿子知道我去干什么,也知道他去了充当的会是什么角色,坚决地摇头。搞把小剪刀的同时我总不忘揣一记者证什么的。万一被管理花园的或专爱管闲亊的人逮住,记者证什么的便于搪塞过关或者乞讨下不为例的面子。

④总是绕着我白天记住的地方先缓缓走一遭,细心观察附近有无人影。如果有单个的人影我便不敢贸然,因为无法判定他或她是干什么的,也许正是个管理公园的或专爱管闲亊的。如果是成双成对的我便没了顾虑,因为我知道他们不论是什么人和正在干什么,即使是平常专爱管闲事的,也肯定分不出心思来干涉我。于是行动极其敏捷,一两分钟内已剪下离开……当然也有空着手回到家里的时候,我便会觉得极其沮丧和气恼,诅咒些使我目的不遂的那个人很恶毒的话。

⑤刮风下雨天我是一定要出去“散步”的,每次收获颇丰。我所窃的是些欲开未开的花,插于瓶中,置于案旁,看着觉得太美了,欣賞的满足混杂着占有的喜悦。花们日日地渐开,我觉得我值得。

⑥几场秋风秋雨后,公因里的花一片凋零。我盼秋风秋雨,那能为我创造较充分的条件,即使在大白天也可以公然地干我想干的亊。

⑦后来公园里的花再也没什么看头了。还能开几日看几日的,都插在我家的花瓶里。最多的时候这儿一瓶那儿一瓶,摆了好多瓶。于是我每天去散步,也就只不过是散步了。望着满目凋零景象萧条的残秋,我心里不免暗暗自得。因为当别人再也没有什么开着的花儿欣赏的时候,我的欣赏需求仍得到着满足。与别人相比,那一种满足心理似乎更大。

⑧有一天我忽然面对眼前开得很宁静的花想——原来我内心里自私、贪婪、占有的欲望是多么强烈。而我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内心欲望的直径充其量不过仅限于文,而且还能常常自审着,自省着,自抑着。否则,延至官场、延至情场、延至商界、延至政界,延至一切更易激发人占有的更易使人心污染的名利场,我这个人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所贪取而窃的又会是什么呢?我又将采取些什么样的狡猜和手段呢?

⑨插在一个个瓶子里的花,仿佛一面面镜子,我从中照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竟一悚然。竟有点儿自己被自己吓住了……

(节选自梁晓声《狡猾是一种冒险》)

1.作者开头对“窃”字作了一番解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内心欲望的直径充其量不过仅限于文坛。

(2)我从中照见了我的内心世界,我竟一时悚然。

3.窃花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得扭曲而可怕,请从文中找出三处事实加以说明。(6分)

4.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是窃花,为什么标题却是“窃秋”,请作简要分析。(8分)

 

1.照应题目,避免行文突兀;解释了偷窃者做错事时心安理得故意狡辩的心理;自然引出下文窃花的叙述;为后文的自省和忧虑做铺垫。(每点1分) 2.(1)“我”只是一个文人,内心自私、贪婪、占有欲望的范围是有限的,危害社会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2)“我”从窃花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私、贪婪和强烈的占有欲,并为由此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感到震惊和畏惧。 3.①时间反常,通常选择很晚的时候或者刮风下雨天“散步”;②行为怪异,散步时怀揣小剪刀和记者证,并心怀鬼胎,左顾右盼;③费尽心机,竟然怂恿儿子参与窃花;④心理阴暗,窃花未遂,沮丧气恼,恶毒地诅咒与自己并无仇怨的人;⑤审美畸形,望着满目凋零景象萧条的残秋,心里却暗暗自得。(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 4.“秋”一语双关,既指秋天的菊花,也表示成果,以“窃秋”为标题,以小见大,赋予了生活小事更为丰富的社会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3分)文章写得虽然是窃取菊花的生活小事,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自私、贪婪、占有欲强烈的弱点,并由此产生联想,由窃花延至官场、情场、商界、政界以及一切名利场,竟是人们要懂得自审、自省、自抑,否则可能带来令人悚然的后果。(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分)

(1)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象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D.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只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它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的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有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苹果的成功经验(   )

A.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

B.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

C.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的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

D.乔布斯开创了苹果的新时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按规定,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无积极反应的,将被列为“濒危遗产”;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的,则将被除名。

    D.预计到2012年,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4.5亿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70亿元)的费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