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

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的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1)示例一: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示例二: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2)示例一: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业务。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请你把挤劲和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他来损人利己。”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分)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整句(整句就是排列在一起的一队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没过多久,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潺潺小溪枯竭了,牲畜干渴而死去,枯萎了田野的庄稼,山谷里饿殍遍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1.(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1)                                              (1分)

(2)                                                                  

                                                                      (4分)

2.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5分

3.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作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作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1)             ,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黙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                          _______              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  ___史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①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②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若羌县北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

B.王谢服                    谢:感激

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2.与“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中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E.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5.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