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论 诚 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做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做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有删节)

1.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答:                                                                            

                                                                        (2分)

⑵“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答:                                                                              

                                                                       (2分 )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3分)

3.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5分)

 

1.⑴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⑴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⑵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做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⑶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3. 【解析】 1.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找到答题区间,联系上下文拟定答案。如⑴可联系画线句子的上一句话“总之……”,得出“客气可以表示诚意”,再结合画线句子得出“客气要有一个度”,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作答时要把握作者的思维脉络,把握每一段的大意,抓住关键词,理出答案。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每题1分,共6分) 

①仰之弥高,                                      ,忽焉在后。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③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则以学文。

④往者不可谏,                 。已而,已而 !                        

⑤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5分)

忆秦娥

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注】和羹: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⑴从词句上推知,这首词写的大致是       时节,词眼应该是         。(2分)

⑵本词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特点?试加以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A.  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B.   拱手而问曰

故燕王欲结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C.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D.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亡秦之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项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③省刑罚,薄赋敛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用“/”为文中画线句字断句(3分)

明 日 皆 朝 于 太 庙 之 门 朝 定 令 于 百 吏 近 者 示 之 以 忠 信 远 者 示 之 以 礼 义 行 此 数 年 而 民 归 之 如 流 水

6.论语翻译(每小题2分,共6分)

①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答: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答:                                                                      

③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译:中庸的品德,它应该是到了最高的程度吧!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译: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告诉我好了。

C.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译:人纵使想自行断绝与太阳和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和月亮又会有什么伤害呢?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就是在这样说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B.甚矣吾衰也

C.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D.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