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② 股票市场风云变幻令人难以     和把握,因而也就成了某些投资大师表演的舞台。
③ 这时候,反观其与     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

A.质疑琢磨原型

B.置疑捉摸原型

C.质疑捉摸原形

D.置疑琢磨原形

 

B 【解析】质疑、置疑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置疑”多用于否定,而“质疑”是心有所疑,并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琢磨”指雕刻、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思索、考虑。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远离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现原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座落一蹋糊涂至高无上浮想联翩

B.倾泻别出心裁云蒸霞尉层峦叠嶂

C.宣泄茕茕孑立 命运多桀心安理得

D.安详按步就班震耳欲聋金榜题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透(tì)孟(zhōu)护(bì)弃(bìng)

B.趿拉(tā)澈(chéng)在(qiǎn)恨(zēng)

C.体(zài)脑(suǐ)闻(fēi)启(dìng)

D.依(wēi)矿(cáng)围(fèn)道(hàng)

 

查看答案

文言文练习(9分)
1.给下列划线句用“/”断句。(3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2.翻译: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文天祥取集中《渡扬子江》“                                ”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4.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5.                      ,吾将上下而求索。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①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黑阴阴的,像要压下来。天更暗了,牌坊的石柱变成长长的脚,有偏长的头,有狭狭的嘴。一骨碌爬起来,奔逃回家。夜里,风暴雨狂;早晨,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②村外有一个尼姑庵,最后一个尼姑死于前年。庵空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先生,说要在这里办学堂。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女教师,红着脸细声细气到各家一说,一些孩子上学了。学了几个字,便到处找字。乡下有字的地方太少,想牌坊该有字,一座座看去,竟没有。一个字也没有。村子里一个很老的老头说,立牌坊得讲资格,有钱人家,没过门的姑娘躲在绣房里成年不出,一听男方死了,见都没见过面呢,也跟着自杀……
③孩子们每天走进破残的尼姑庵上学。尼姑庵真让人吃惊。进门平常,转弯即有花廊,最后竟有满满实实的大花圃藏在北墙里边。不相信世间有那么多花,不相信这块熟悉的土地会挤出这么多颜色。这群孩子只要向它投了一眼,立时入魔,一辈子丢不下它。往后,再大的花园也能看到,但是,让幼小的生命第一次领略圣洁的灿烂的,是它。女教师说,这些花是尼姑们种的。
④孩子们渐渐大了,已注意到,女教师们都非常好看。她们的脸很白,所以一脸红马上就看出来了。她们喜欢把着孩子的手写毛笔字,孩子们常常闻到她们头上淡淡的香味。“你看,又写歪了!”老师轻声责备,其实孩子没在看字,在看老师长长的睫毛,那么长,一抖一抖地。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过年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好像都没有家。她们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掉进一个古老的尼姑庵里。她们来得很远,像在躲着什么,躲在花圃旁边。
⑤一天,乡间很少见到的一个老年邮差送来一封信,是给一位女教师的。后来又来过一个男人,学校里的气氛怪异起来。再几天,那位女教师自尽了。孩子们围着她哭,她像睡着了,非常平静。孩子们毕业的时候,活着的教师一个也没有结婚。
⑥1985年,美国欧·亨利小说奖授予司徒华·达比克的《热冰》。匆匆读完,默然不动。小说里也有一块圣女的牌坊,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方冰块。贞洁的处女,被她的父亲封进了冷库,冰冻在冰块里边。小说的最后,是两个青年偷偷进入冷库,用小车推出那方冰块,在熹微的晨光中急速奔跑。两个青年挥汗如雨,挟着一个完全解冻了的姑娘飞奔湖面,越奔越快,像要把她远远送出天边。
⑦我默然不动。思绪乱极了,理也理不清。我的家乡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透明的顽石呢?严严地封住了包裹着的生命。偷偷种花的尼姑,还有我的女老师们,你们是否也有一位老父,哭着把你们送进冰块?达比克用闪闪烛光形容那位姑娘的秀发,你们的呢,美貌绝伦的中国女性?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父亲,你们一定会有的,我猜想。你们是否企盼过那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用奔跑的热量,让你们完全解冻,一起投向熹微的天际?
——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有删改)
【注】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告诉我们,这几个女教师“都有逃婚的嫌疑”。
1.第一段中有不少景物描写。(1)从这些描写来看,童年时代的作者对牌坊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段末写牌坊“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2分)
2.第四段描写女教师们的“好看”,用意是什么?请分两点回答。(2分)
3.作者引用了司徒华·达比克小说《热冰》中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的例子。这个例子在《牌坊》这篇文章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回答不超过30字。(2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怀着热烈赞美的情绪来描写花圃,花的“圣洁的灿烂”折射出种花人具有的圣洁之心;作者对这些尼姑怀有尊重同情之情。

B.“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现在对童年时代包括自己在内的乡间学生的某些行为和心态的反思。年龄一大就沾染上世俗的偏见,这让作者感到痛心。

C.作者猜想“你们一定会有把女儿悄悄封进冰块的父亲”。看来女教师是反抗专制婚姻而至此的,而制造婚姻冰块的是她们的家长。

D.在文章的前半段,作者称女教师和尼姑为“她们”;而在后半段,则称女教师和尼姑为“你们”。这表明,作者先前与女教师、尼姑还有一些隔阂,而现在在思想感情方面已经完全一致了。

E.在作者看来,《热冰》中的“一方冰块”也是牌坊,虽然它不是石头做的;而《牌坊》中的牌坊也是冻结生命的冰块,虽然它是“不透明的顽石”。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