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宜异同。(《出师表》) (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宜异同。(《出师表》)
(2),靡有朝矣。(《氓》)
(3)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4)吾师道也,?(《师说》)
(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苏轼

    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 《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1.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                   ,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                                    (3分)

2.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2分)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

    B.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佞小人。

    C.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

    D.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

4.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8分)

借书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              )      

    (2)是恶得不贫    (                )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          )   

    (4)亚死,悉归他人(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必因人得之         因噎废食      B.鬻及借人为不孝     爱屋及乌

    C.未免往来于怀      毁于一旦       D.作诗戒其后         舍我其谁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                                (2分)

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         》。(1分)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3.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       ,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4)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6)号呼而转徙,       。(柳宗元《捕蛇者说》)

    (7)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8)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