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7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7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此诗写于1279年秋,诗人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途中,路经金陵(南京)而作。②离宫即行宫,南宋初,高宗曾留驻金陵,建立行宫。

 

    ⑴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诗人目睹之景,衰草遍地、行宫荒凉、夕阳残照,一幅破败景象,暗示了南宋朝廷已经覆灭。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元无异”“半已非”巨大的反差设置,写出了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的景象。

    C.五、六句融情于景,通过写满地芦花的衰落飘零和旧家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D.此诗语言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虽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慷慨高昂,却也沉挚悲壮。

    ⑵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C (2)①对山河破碎、国家灭亡的悲痛;②对故国山河土地的眷念;③虽九死而无悔的殉国之志(或以死报国的决心)。 【解析】(1)C不能只说是对诗人命运的叹惋。第六句化用典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照应着第五的“满地芦花和我老”抒发身世之悲,又紧承三四句,通过写经历战争浩劫后“旧家燕子”    无处可飞,抒发兴亡之感,失国之痛。 (2)共3点,答对1个要点2分,2个要点3分,3个要点4分。 分析:从“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看出对山河破碎,国家灭亡的悲痛之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诗句,写自己此行将一别无还,“江南”作为南宋家园的象征,眷恋故土之情可见一斑,“化作啼鹃带血归”使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了以死殉国的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②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苏轼《定风波》)

    ③乍暖还寒时候,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④只合把清浊分辨,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      (关汉卿《窦娥冤》)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商旅不行,                     ,虎啸猿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用斜线 ( / )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周 主 下 令 索 曲 杖 吏 求 之 数 日 不 能 得 周 主 私 使 人 求 之 不 移 日 而 得 之 乃 谓 吏 曰 吾 知 吏 不 事 事 也 曲 杖 甚 易 也 而 吏 不 能 得 我 令 人 求 之 不 移 日 而 得 之 岂 可 谓 忠 哉 吏 乃 皆 悚 惧 其 所 以 君 为 神 明。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特别

    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忿忿:愤怒、怨恨

    D.其身之可爱                   爱:怜惜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故加之而不怒           油然而不怪者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C.非子房其谁全之           其事甚怪

    D.子房之不死者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而世不察,以(老人)为鬼物,亦已过矣

    B.是故(张良)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C.(老人与张良)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D.由此观之,(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留侯张良,文章分析他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愤怒。

    B.文章认为高祖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而汉高祖的忍耐,正是张良授意的结果。

    C.桥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是想教训张良,因为他虽才能有余,却有着脾气暴躁的缺点。

    D.司马迁认为张良的如妇人女子的长相与他的胸怀气度不相符,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

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忍”是成就大事的关键,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的体裁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它们的编著者分别是司马迁、司马光、刘向。

    B.清代蒲松龄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聊斋志异》,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结构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之巅峰。

    C.《少年维特的烦恼》《约翰·克里斯朵夫》《警察与赞美诗》,分别是德国诗人歌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

    D.以“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著称于世的川端康成,因《雪国》《千鹤》《古都》三部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只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只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

    B.文学的复杂性在于它试图从感性和艺术的角度去实现文本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整合,文本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先天地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

    C.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中华龙鸟”、“辽宁古果”、“赫氏近鸟龙”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珍品,成为辽宁馆的一大特色和抢眼招牌,接待观众突破130万人次左右。

    D.在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