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7分)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7分)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10分)

 

1.①(3分) B(“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与词意不符,“做弄”意为“有意弄出”,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荻花仿佛有意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使词人见了更添愁闷) ②(4分)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2分,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深厚情谊”)。 2.(10分) 【评分参考】①词中举例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 ②结合其他诗文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再而衰,                。           (《左传·曹刿论战》)

②天时坠兮威灵怒,                                ,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⑥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  见  郑  公  乃  藏  于  怀  公  知  之  遂  前  白  事  微  以  讽  谏  语  久  帝  惜  鹞  且  死  而  素  敬  公  欲  尽  其  言  公  语  不  时  尽  鹞  死  怀  中。                  (取材于《隋唐嘉话》)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开天章阁,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使坐而书以对。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惟陛下所欲为,则天下幸甚。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呜呼,盛矣!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

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进不能赞扬天子之盛美,退不得与诸生揖让乎其中。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取材于欧阳修《吉州学记》)

【注】①徼:读jiào,边界。②甓:读pì,砖。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今知州事李侯至也                    知:掌管

C.其作学也                            作:兴办

D.而滥官于朝                          滥:过度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6ec8aac122bd4f6eA. 施于今者宜何先                     B. 学校,王政之本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风之积也不厚

6ec8aac122bd4f6eC. 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D. 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这是(夏商周)三代极为昌盛时非常完备的制度

B.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为兴办学校竭力奔走的人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感到羞愧

C.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吉州的读书人凑集他们个人的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

D.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怠以中止

希望后人不要废止怠慢皇帝的诏命,懈怠而中途停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庆历三年,皇帝多次颁下诏书,鼓励农桑,举荐贤才,第二年要求天下都要兴办学校。

B.学校是帝王治政的根本,从古代是否重视兴办学校,可以推知朝廷治政的兴盛和衰败。

C.教育的法则是从人性出发,使人向善,达到礼让之风兴盛,风俗纯美,才算办学成功。

D.作者晚年荣归故里后,亲眼目睹吉州读书人品德卓异,社会风气改变,成了礼仪之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                          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

①其位置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

②是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③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④置于皇宫之右。

⑤社象征土地,稷象征五谷,

⑥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

A.④①②⑥⑤③      B.①④③②⑤⑥      C.⑥①④③⑤②      D.②①④③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曾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B.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所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C.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体裁,夏衍的《包身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包身工残暴压榨的罪行。

D.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