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
B.“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这一句话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河怕了,他们准备勇敢的赴死。
C.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这一句作者可能暗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D.文章的结尾具特色,既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留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也给人以深思,这是本文结构艺术的一大亮点。
E.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人一类。
2.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6分)
答:
4.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你分点概括。(8分)
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幽”是这首诗的“诗眼”,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幽”字写景抒情的。(6分)
答:
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表现的是作者凄凉的心境,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结合这首诗简要说明(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斌,开封人。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端拱中,又为永举军、华州巡检。时大贼侯和尚、刘渥劫兴平、栎阳,杀捕贼官二人。斌率兵掩袭,且追且斗,薄南山,渡渭水,抵凤翔,复至耀州,擒锥并尽。
为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太宗谕之曰:“川陕人情易摇,设有寇攘,虽他境亦当袭逐,仍许便宜从事,不须中覆。”淳化二年,贼任诱等寇昌、合州。斌率兵顿昌州南牛斗山,侦知贼在龙水镇,值大雨,斌驰马四十里,骑从数十人,遂斩诱等百余级,贼众悉平。
三年,富顺监蛮掠荣州,斌晨夜倍道以赴,得州兵千人,署随军粮料以张其势。蛮乃遁,追至地头镇东南八十里,树栅,招其酋甫羌一阿奴纲,谕以朝旨,歃血刻石为盟而遣之。俄而荣、戎、资州、富顺监贼十五队钞乡邑,斌擒三百人,部送阙下,余悉临敌斩戮。
李顺为乱,斌即率兵六百抵成都,斗战连月,杀数万人。明年,成都不守,斌还梓州,集十州兵赴援,知州张雍委以监护之任。会江水泛溢,毁子城。斌劝谕州民,翌日,畚锸大集,自城西大濠中掘堑深丈,决西河水,注之以环城。二月,贼渠相里贵众二十一万傅城下,城中兵裁三千。斌曰:“军法倍兵不战,然狂丑乌合,非训练之师,以吾仗天子威灵,必可歼荡。”即感厉士伍,负土塞南北门,为固守之计。又突出与贼战,击刺三十余合,贼稍却。俄复大设机石、连弩、冲车、云梯,四面鼓噪乘城,矢石乱下,斌与州将随机设备。长围八十日,会王继恩令石知颙率兵来援,斌出东门迎劳王师,贼不战而溃。斌乘胜追斩及纳降二万余。
斌在川峡六年,以孤军御寇,累立战功,表求入奏。太宗遣使谕之曰:“俟妖孽尽殄,当召汝。”既而贼党集梓、绵、汉三州境上,斌往平之。未几,代还,太宗亲加劳问
卒,年五十。子文质殿中丞。
(选自《宋史·卢斌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设有寇攘,虽他境当袭逐 设:布置
B.会江水泛溢,毁子城 会:给好
C.谕以朝旨,歃血刻石为盟而遣之 谕:告诉
D.俟妖孽尽殄,当召汝 俟:等到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卢斌平贼有功的一组是 ( )
①遂斩诱等百余级,贼众悉平
②得州兵千人,署随军粮料以张其势
③斌擒三百人,部送阙下,余悉临敌斩戳
④以吾仗天子威灵,必可歼荡
⑤斌乘胜追斩及纳降二万余
⑥未几,代还,太宗亲加劳问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卢斌在太宗时补官任殿直、有乱贼猖狂,杀捕贼官,他率兵剿灭。淳化二年,有贼作乱,卢斌率兵冒雨奔袭,平定乱贼。
B.乱贼在荣州抢掠,卢斌昼夜兼程救援。追赶乱贼,在地头镇建营寨,并与蛮人首领结盟。又有乱贼在乡镇抢掠,他率兵平息。
C.李顺作乱,成都失守,卢斌在梓州召集兵力救援。他在城中以三千兵与二十多万敌人对峙,坚守八十天,援军来到,奋力突围。
D.卢斌深得太宗信任。他出任都巡检使,太宗嘱咐他负起处置乱贼的重任wb请求回朝奏报却被太宗以乱贼没有全灭为由婉拒。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斌率兵掩袭,且追且斗,薄南山,渡渭水,抵凤翔,复至耀州,擒锥并尽。(5分)
译文:
(2)即感厉士伍,负土塞南北门,为固守之计。又突出与贼战,击刺三十余合,贼稍却。(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我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我称之为“欲求的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指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家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雨越来越高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地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中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从心里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予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来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A走进图书馆,想将架子上所有的书吞咽下去,他说他要解决肚子的问题。
小A肚子里装了许多公式,但还是解不开数学题,他去敲老师的门,说要解决脑子的问题。
数学得了满分的小A,用数学卷子的背面抄一首贴在楼道墙上的诗,他说除了脑子的问题,还要解决心灵的问题。
读过诗,小A发现自己的扣子掉了。他找来针线缝扣子。扣子缝歪了,针还扎疼了指头。小A这才发现,他还要解决手的问题。
肚子的问题,脑子的问题,心灵的问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小A需要面对的。甚至也是世界需要面对的。
请在上.述四个问题中选择不少于两个问题,谈谈你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