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教师...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教师文化是教师一起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②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遵行的行为方式和认同的教育理念。③教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④教师队伍的优秀决定了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⑤同时,不同的教师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教师。⑥教师文化就像一个“场”,而教师们就像一个个的电荷。⑦电荷无时无刻都受着场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身处其中的场。⑧在相互影响中,使得教师文化不断地演进着。

 

序 号

修                改

 

 

 

 

 

 

 

 

 

 

 

 

②调换“认同的教育理念”和“遵行的行为方式”。(语序不当) ③在“教师文化”之后加上“的发展”。(主语与宾语不搭配) ④将“优秀”改为“优劣”。(或在“优秀”之后加上“与否”。)(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⑦将“都”改为“不”。(不合理) ⑧删去“使得”。(缺主语)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不少人常把自己的思维搞得很乱,很少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     ,     。     。

     。     。     ,甚至会失去最主要的东西并丢掉眼前的一些机会,变成“为明天而明天”的生活痛苦着。

①思维混乱,长久下去便会引发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②虽然想法很多,却不知从何着手

③人如果总是这样,就没有幸福可言

④在这种混乱的生活状态中,人的内心渐渐失去平衡,变得没有条理

⑤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终将怎样

⑥生活的目的也跟着盲目起来

A.④①⑥⑤②③                       B.④⑥⑤②①③

C. ③④⑤⑥①②                       D.③④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科考队在西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 6100米深海测流潜标,这是中国迄今在大洋成功布放的最深观测潜标,令世界为之侧目而视。

B.在车市烽烟弥漫的激烈角逐中,奇瑞瑞虎表现可圈可点,已斩获多项权威媒体车评大奖,成为年度获奖最多的SUV车型之一。

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音,吸引行人纷纷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注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与自私者为友,像把灵魂挂在秤钩上,价值锱(zī)铢,形容萎琐。真的朋友,是天平两端的法码,是前仆后继坠涧不惧的鹿群。

B.文稿正面是译文,背面是余光中写给范我存的情书,如一件艺术品,一个做坯(pēi),一个加工,合作得珠连璧合。

C.梁漱溟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服膺(yīng)儒学,并亲自践行,但他绝对不是一味墨守成规的腐儒。

D.广西山水之胜,一直盘桓(huán)于心,期待证实,如果有人写本《大明山虞衡志》,该是公德无量的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荷

严阵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西。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这个旧时的荷塘里,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是雪后荷塘里显得一片疏寂的水面上几片飘落的柳叶。

为什么整个荷塘里连一枝残荷都没留下呢?答案很简单:这是这里的园林工作人员过于负责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保持公园的整洁,入冬以来,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残荷都清除了。

此时此刻,我站在空空的荷塘边,静静地望着那一池清水,不由想到很多人生,很多世事,很多过去的人,很多过去的事,很多眼前的人,很多眼前的事。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只承认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呢?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渐渐老去但却依然存在的残荷,那些依然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下的残荷,也是一种美呢?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万籁俱寂中,这不也是一首诗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黑白辉映下,这不也是一幅画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不移不避,不离不弃,这不也是世上能够发人深思的一景吗?

我们应该知道:从盛开的荷到凋零的荷,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

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是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的。

因此,我希望:当明年雪后,再来日坛公园的时候,我不但能看到雪,还能看到雪下荷塘独有的那种发人深思的美景。

(选自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通观全文,简要概括本文主旨。(6分)

 答:                                                                      

2.请从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答:                                                                     

3.请指出作者在文中批评的两种现象,并结合全文所蕴含的作者的观点作出简要评价。(5分)

 答:                                                                           

4.文章以“清荷”为题,但写“夏日清荷”的文字很少。请从文章思路、创作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任重而道远。                 (《孔子语录》)                      

(2)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

(3)               ,迷花倚石忽已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8)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