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庸”辨义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1.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 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

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2.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

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

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辨。

 

1.C 2.D 3.B 【解析】 1.略 2.这只是孔子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做法而非做到“中庸”的一个条件。 3.A原文意思是“对‘中庸’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C“感到绝望”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说法也与原文提到的孔子的具体实践相矛盾。D原文中是黑格尔认为“《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家眼中,沉溺于酒精并不浪漫。研究表明,多巴胺是导致酒精上瘾的关键,这种“快感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使人强烈地产生生理和心理满足感。

B.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警示人们: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已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至关重要。

C.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高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无期徒刑,难平民愤。

D.在2月27日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王濛勇夺冠军称号,并成为首位一人获得三枚冬奥会金牌的中国选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B.成都是本博大精深的典籍,人们试图读懂她,但在如此厚重的历史面前,许多人对她的阅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只能敬谢不敏。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      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      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     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   缺失   随意        B.萦绕   缺憾    肆意

   C.萦绕   缺失   肆意        D.缠绕   缺憾    随意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屈   委曲求全   惦记   掂量  B.清静   耳根清净   含混   内涵

C.煞车   凶神恶煞   噩梦   恶心  D.颜色   和言悦色   抱歉   歉收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镌(juān)刻     书卷(juàn)气     卷(juàn)轴     圈(juàn)养 

B.哈(hǎ)达         哈(hā)气        悄(qiāo)悄     悄(qiǎo)然

C.企(qǐ)求         祈(qǐ)求        襁(qiǎng)褓    邈(miǎo)远

D.庇(bì)护         癖(pǐ)好        遒劲(jìng)     绸绢(juà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