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2 月 21 日晚 10 时 40 分许,某大学副校长上课时,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教学重要还是 锁门重要?”“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此事在学生中引起争议。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
间到晚 9 时 30 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 10 时 30 分。
(1)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3 分)
(2)请选择你认为表达不当的一方,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2 分)
仿照下面的句子,分别以“家庭”、“课堂”开头,再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4 分)
例: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①家庭 ②课堂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 25字。(3 分)
本报济南 4 月 12 日讯 体育测试何时纳入高考录取?12 日,在山东省国家教育体制改
革试验区工作会议上公布的《2011-2015 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让这 个
问题有了答案。
从 2012 年开始,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状况和体育成绩将纳 入
高考。《方案》要求“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学生体质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成绩的 状
况”。今年 6 月开始,省教育部门将研究拟定具体方案。
据了解,目前各地在中考成绩中大都加入了体育成绩,并且还有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 的
日益重视分值增加的趋势,不少初中学校也因此加大了对体育课及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两首诗同是写“不遇”,但在感情上,孟诗复杂,贾诗深沉。请对此简要分析。(4 分)
(2)作者“不遇”隐者,而隐者形象自明。简要分析贾诗所用手法和隐者形象。(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
郑州之管城。晋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干化后,常与
晋战,屡困庄宗①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 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 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
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
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 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②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 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 :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 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 笑。及破南城, 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 善 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 岁久 磨 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 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 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 枪”。 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 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 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庄宗:指唐庄宗李存勖。 ②末帝:指梁末帝。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为勇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智勇”的一组是
①晋人独畏彦章 ②屡困庄宗于河上 ③独公奋然自必
④不知书,其语质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末年,奸臣赵岩执掌国事,王彦章等大臣老将因为受他人的诋毁而愤怒,产生 了懈怠之心,导致河北之地尽失。
B.作者编撰《五代书》的时候,对王彦章的事迹感触颇深,想把他的传记写得完备一 些,可惜史料残缺,不能如愿。
C.作者从王彦章之孙处得到王氏家传,从中掌握了许多资料,而这些资料在旧史中没 有,作者通过这些史料对王彦章更加佩服了。
D.作者在铁枪寺看到王彦章磨灭的画像后,虽然让人进行了修复,但他认为,王彦章 义勇忠信的精神才是他“不泯”的根本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 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7 分)
(2)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