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6分)

 

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 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②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 ③融隋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解析】 1.场景3分,气氛2分。 2.每点都是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徒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秋九月,元兵复徐州,彭大、赵均用奔濠,德崖等纳之。子兴礼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与谋,伺子兴出,执而械诸孙氏,将杀之。太祖方在淮北,闻难驰至,诉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拥盾,发屋出子兴,破械,使人负以归,遂免。

    十三年春,贾鲁死,围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

    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户大振,会甲馋,避胖共柄,江淮乱益炽。

    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祜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日:“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元兵十万攻和,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其季也           季:弟兄间排行最小的。

    B.发屋出予兴,破械    破:打开。

    C.遣张天祜等拔和州    拔:攻占,攻取。

    D.比视事,剖决如流    视事:看事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能审时度势的一组是:            (    )

    ①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②得毋当举大事乎?

    ③闻难驰至,诉于彭大

    ④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

    ⑤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

    ⑥太祖故后至,就左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幸。自然灾害的考验,亲人的相继辞世的打击,使得他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只得出家为僧。

    B.至正十二年秋天,彭大、赵均用投奔濠州,郭子兴认为赵均用容易对付而惹恼了赵均用,差点招致杀身之祸,幸亏太祖带兵前去救了他。

    C.在张士城高邮称王之时,太祖计降驴牌寨、夜袭张知院、俱攻滁州城,这些都是他在准确分析彭、赵以及郭的形势以后做出的一系列大事,

    D.太祖高瞻远瞩,深知六合对于滁州的重要性,在一战而败元军的情况下,能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将来形势的发展,另用他策巧妙的保全了滁州。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4分

 

 

   (2)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6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雷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土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i『.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2.下列各选项是根据原文内容对“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实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哈尔滨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时,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应聘者一个座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做准备时,一位叫张媛媛的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此事在哈尔滨引起纷纷议论,有人说公司的要求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该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续写下文。(6分)
例句:张祜曾说“浩然属襄阳”,我们可以联想到孟浩然的“山形观水胜,襄阳美会稽”。
我说“子美属泰山”,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目前高中生带手机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象,请你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至少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5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