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融风暴此起彼伏,伯纳德·麦道夫金融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融风暴此起彼伏,伯纳德·麦道夫金融诈骗又让华尔街雪上加霜:所有心甘情愿把钱交给他的投资顾问公司的人都被他蒙在鼓里了。麦道夫的公司一向以安全投资和稳定回报著称,而且除了交易佣金外,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这对投资人来说几乎是天上掉馅饼。而实际上这家公司已经破产多年,亏损了至少500亿美元,这些年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在交易中亏了投资人的钱,再用另一部分投资人的资金为那些投资人返利。

A.此起彼伏B.蒙在鼓里C.天上掉馅饼D.拆东墙补西墙

 

A 【解析】(应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 题又发生了。B.蒙在鼓里:被包里鼓里,比喻受蒙蔽,全然不知。C.天上掉馅饼:比喻不劳而获。D.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量杯/量体裁衣寒舍/退避三舍称谓/称心如意

B.吭声/引吭高歌慰藉/声名狼藉见识/博闻强识

C.泥淖/绰绰有余嗔怒/瞋目而视扺掌/中流砥柱

D.瓦砾/众口铄金偏裨/纵横捭合啜泣/笔耕不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米,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1.435米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而电车的轮距标准来自马车,马车的轮距标准来自古罗马战车的宽度;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古罗马战车的轮距是根据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确定的。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所以火箭助推器的宽度受限于铁轨的宽度。这就是说,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很难轻易走出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
请以“路径依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参看下表,在横线处填写简明的语句(不要使用具体数字),注意上下文的连贯。(6分)

诗歌选集名

结集年代

收诗
总数

李白诗入选

杜甫诗入选

数量

比例
(%)

数量

比例
(%)

《国秀集》

唐天宝三年(744年)

220

0

0

0

0

《河岳英灵集》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

229

13

5.7

0

0

《箧中集》

唐乾元三年(760年)

24

0

0

0

0

《中兴间气集》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

134

0

0

0

0

《御览诗》

唐元和元年~十二年
(806~817年)间

286

0

0

0

0

《极玄集》

唐文宗时(827~840年)

96

0

0

0

0

《又玄集》

唐光化三年(900年)

297

4

1.3

7

2.4

《唐诗别裁集》

清朝,1763年重订

1928

140

7.3

205

10.6

《唐诗三百首》

清朝,1763年编成

317

26

8.2

33

10.4

一般地说,从典型诗选可以看出诗人的名望地位及其变迁。在如今看来仅算二三流甚至不被提及的唐代诗人,在当时选本中却有大量作品入选;而像李白(701~762年)、杜甫(712~770年)这样被后人公认为天才的一流诗人,①_______________。到了明朝,李杜正式有了“诗仙”“诗圣”的名号;在清代编的唐诗选中,李杜②_______________——这表明他们的际遇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李杜的遭际可以给那些在文学之路上孜孜追求而遭受冷遇的才子们带来希望或安慰:③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在横线上填入两个句子。(6分)
一个人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人类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聪明人不会被考试玩弄
蒋雪婕
“我的中学生活很凄惨。”蒋方舟说。“天才儿童”、“美少女作家”,这些贴在蒋方舟名字前的标签,让她的身份不同一般。蒋方舟从7岁起写书,先后在20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初中毕业时,她已出版7本书,高中时,又出版了两本书。
2008年9月,从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毕业,蒋方舟踩着冲刺拼来的高考分数和自主招生加分,来到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要搞清出题人在想什么
其实,从中学起,蒋方舟就是一个戴着耳机、默默穿梭在食堂和教室间的普通学生;是夜晚为了考试挑灯奋战、白天在食堂吃3元钱套餐的普通学生。
在课堂上,老师会阐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但蒋方舟非常注重自己的赏析和判断,不被所谓“标准”限制。如果发现某个作家有价值,即使课本上只是简单引用了一句,蒋方舟都会找来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阅读。
蒋方舟说:“考语文很简单,你一定要搞明白出题人在想什么。”有时考完试,和同学一起讨论时,她一边评价试题一边推论:“出题这人,起码50岁以上,文革过来人,喜欢看《读者》。”“出题的这个人,是女的,小资情调。”“出题的这个人,恐怕只看余秋雨。”
对于“如果鲁迅来参加高考,也不会及格的”说法,蒋方舟不同意,她说:“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数学从50多分提到143分
蒋方舟说,因为数学作业最多、最占时间,初中时她“坚持”不做数学作业。后果便是,初中毕业时,数学成了她的绝对弱项。高中分文理班时,蒋方舟的数学只能考50多分,她那时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
因为老师的一句“爱不爱学习,就看爱不爱做题”,蒋方舟由从来不做数学题变为“狂做”数学题。对于数学,蒋方舟不相信除了做题外还有更好的方法。她说:“我学数学,靠的是蛮干。”
文理分班后,数学难度降低,蒋方舟终于在半年内,将数学从原来的50多分提高到了143分。总分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第8名。高考时,她的数学考了131分。
挑灯冲刺的高三
9月份高三开课,每个教室都挂着高考倒计时牌,有的班甚至夸张地挂上了“距高考只有1天”。每天感受着临战氛围,一向喜欢自己控制时间的蒋方舟感到非常不适。十一假期,她给自己放了半个多月的假,回家调整。之后,她停止写长篇小说,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每天晚上,蒋方舟从6点多开始做题,晚自习后接着做。宿舍规定11点熄灯,蒋方舟于是就挑灯“夜战”,每天基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
她听“状元班”的讲座,看状元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她说:“无论我关注什么领域,都希望知道那个领域最好的样子是什么,哪些人是最好的,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在“状元班”讲座上,老师说:“据我观察,状元有两个特点:一是状元都是独来独往的,二是状元喜怒不形于色。”这成了她“青春孤僻”的启蒙。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她戴着耳机独来独往,以极快的速度吃饭。而且她在一间宿舍里一个人住了3年。
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
在蒋方舟的高中,老师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做的作业,比老师布置的还多。一开始,蒋方舟做完习题后喜欢去翻书后的答案,后来发现这样效率极低,就克制了。她说:“我向来不相信跟人讨论作业题能讨论出个什么,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蒋方舟平时做历史题,总是很慢。做选择题,她除了从四个选项中挑出正确的,还会注意看其他三个错误的。“因为错误的选项,也是重要的知识,只不过故意把年代啊人名啊写错。这样做一题,等于做四题。”问答题答完后,她会在旁边另外写一些话,用来分析出题人的用意。
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是蒋方舟对待考试的一大秘诀。引用和解释日本校园剧《龙樱》中的台词——“考试就是对话”,她说:“应该是三方的对话:跟出题的人对话,跟写文章的人对话,跟改卷的人对话。”
蒋方舟说,高考是另一种竞技体育,只承认成绩。既然参与了这个竞技,就要认可它的规则。“整个中学阶段,我想,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她说。
(《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10日12版有删改)
1.本文以“聪明人不会被考试玩弄”为题有何用意?(4分)
2.结合文本,请总结蒋方舟在高中学习中的独特感悟。(5分)
3.作者此篇报道着力于蒋方舟的中学时代有何用意?(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