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刘守安 ①我们提出书法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刘守安

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

③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文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对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吗?

④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

⑤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本质规定的。汉字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的用途”(启功语)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化发展。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

1.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

    B.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

2.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

    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

    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

    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

3.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④段,“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的“结论”是指_______________。(2分)

    (2)请举例,谈谈你对书法作品文化意义的认识。(100字左右)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AE 3.①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②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重要事实。 4.(1)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不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 (2)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法帖,从文化意义上看,那就不只是对他挥洒自如书法的欣赏,我们还能从书法《兰亭集序》的内容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还能从他书写时出现的漏字、改字感受到他的随意和放松的心态 (内容近似即可,主要是体现对文化意义的认识) 【解析】 1.汉字字“形”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而不是“不具有”。 2.共4分,各2分。 3.共4分,各2分。 4.(1)3分 (2)4分,例子1 分,文化意义3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3)秦观《鹊桥仙》词中表达男女双方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两句是 :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采用了虚实相间的写法,试作简要说明。(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之华夏,鲜见其俦           俦:同类。

    B.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开导。

    C.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  具:饭食。

    D.起,对之揖,劝令从学         劝:劝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B.①其后皆为名士

        ②因请寓宿                         ②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

    C.①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        D.①泰见而问其意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而卿如此,乃我友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泰“性明知人”的一组是    (    )

    ①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②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

    ③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

    ④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

    ⑤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

    ⑥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泰观察人时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特点并予以积极的理解,可以说郭泰作为一个善于识人的人本身就是人才。

    B.郭泰在游学洛阳期间,深得符融、李膺的赏识,郭泰在与二人的切磋交流中才学突飞猛进,从此名震京师。

    C.郭泰非常善于据言观心,他从孟敏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他的善于决断,与之进一步交流又了解了他的德性。

    D.文章对郭泰善于识人的记述详略有致,其中对茅容的叙述最为详尽,而对屠户、士兵等人只是简略的概述。

5.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3分)

    译文:                                                            

    ②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3分)

    译文:                                                           

    ③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3分)

    译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近日,深圳市卫生局局长江捍平表示,市卫生局将推出八大举措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

    B.西南联大为我们民族提供了人杰。对于“人杰”和“人才”,我写过一篇文章:人才是进入市场的,是把人的能力货币化;但人杰就不一样,人杰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收买的……

    C.整天想着自杀的漫画兔远远看见爸爸正和他的叔叔闲聊。

    D.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的淡化以至消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只要政府对足球管理体制实行彻底的改革,中国足球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B.像关微一样匿名行善在广东已经蔚然成风,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他们想想,就会理解他们这样做的苦衷。

    C.山西洪洞矿难发生后,临汾市长李天太并没有引咎辞职,而只是对遇难的105名矿工“表示沉痛哀悼”,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D.华为员工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对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前被企业无情裁减的员工们寄予深深的同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