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人口增速已降至10年前的一半,而且...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人口增速已降至10年前的一半,而且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和老龄化程度都更高了。

B.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

C.“醉驾入刑”有效地震慑了醉酒驾驶者,而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才是打击“酒驾”的治本之策。

D.稀土是从导弹到手机等高技术装备的关键材料,中国停止稀土出口对日本的一系列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B(A关联词使用不当,“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与“人口增速”之间没有递进关系(2011年4月30日《参考消息》)。  C“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搭配不当(2011年5月3日《扬子晚报》)。  D语序不当,“导弹”应与“手机”位置颠倒)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慰藉 / 声名狼藉       勾当 / 长歌当哭       得亏 / 得鱼忘筌

B.山脉 / 含情脉脉       囤粮 / 囤积居奇       弄堂 / 弄巧成拙

C.血泊 / 一针见血       称赞 / 称心如意       累赘 / 累教不改       

D.互见 / 图穷匕见       载体 / 载歌载舞       冠军 / 冠冕堂皇

 

查看答案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又是人类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伟

大力量。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热爱科学的人们不仅能在实践中获得

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更能养成科学的精神。

    请以“科学之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悠悠陈子昂

陈子昂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

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

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厄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作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陈子昂诗歌革新的背景的一项是    (    ) (3分)

A.南朝形式主义诗风盛行;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B.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C.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   

D.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2.陈子昂诗歌革新的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要求?请作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画线句“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你怎么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3分)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6分)

 

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5)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