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7)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承业数往来兵间 数:多次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绳:约束
C.庄宗顾元行钦曰 顾:回头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加点的 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而成庄宗之业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之: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 促耕织,使庄宗最后成就霸业。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庄宗,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 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 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
(选自《参考消息》2010年5月21日第8版)
1.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
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西 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
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2.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
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
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 同化中国文明。
B.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
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联袂(mèi)鸟瞰(ɡǎn ) 脍炙人口(kuài)一丘之貉 (gé) |
B.绯闻(fēi)皈依 (guī)虎视眈眈 (dān)好高骛远 (wù) |
C.弹劾 (hé)内讧 (hòng)煊赫一时(xiān )戛然而止 (gá) |
D.恪守 (kè)酗酒(xiōng)耳濡目染 (rú) 繁文缛节(rǔ)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静静的群山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的西坡长满各类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种奇异现象的形成一直是个谜。直到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这个谜才被两位游客破解。游客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比西坡的大且密。当东坡上的雪松堆满了厚厚积雪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条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滑落。可其他的树却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雪压断,最后死亡。慢慢地,东坡上就再也看不到除雪松以外的树种了。
雪松的生存方式,是不是给你什么启示呢?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