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2分)

 

1.“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分) 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6ec8aac122bd4f6e(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

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

译文: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

译文: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如果你让小学生用“榜样”造句,他会很快造出一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什么是榜样,他们也许并不知道。

    D.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戏

剧,但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

   C.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舞美设计上洗净铅华,力求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奋斗史。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

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北大文学讲堂》一书中,比例极高的错误别字等问题,让人不忍卒读。

D.项羽被困垓下慷慨悲歌,刘邦衣锦还乡高唱《大风歌》,一个慷慨悲情,一个踌躇满志,

真可谓无独有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