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论语》中节选的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阅读《论语》中节选的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胘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1分)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3分)

                                                                       

 

(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曲肱而枕。 (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作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飘浮不定,喻富贵短暂。又因为云在天上,喻富贵高不可及。又因为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陌生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老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忽然暂停发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在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证实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 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

“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完成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那天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学习英语,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名下一科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电脑,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终于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却仍有逃离的羞愧。

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白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解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直到我脸红为止。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最后这句话害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选自《青年博览》)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部分写各种中文示牌,说明很多中国旅客在国外缺少尊严,为下文故事的发生提供背景,该部分在结构上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B.“我”通过测试之后,在电梯里和S小姐相遇,她对“我”补充说的话是想表明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C.虽有充足的理由暂停课程,但“我”仍感到羞愧,原因是自己暂停学业,有知难而退的嫌疑,有损尊严。

    D.文章结尾说“我差点儿掉下泪来”,这泪里既有“我”通过努力获得尊严的欣慰,也有对S小姐给予“我”理解和鼓励的感动。

    E.文章开头写S小姐对中国学生的偏见,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隔开,而后来却对“我”大加赞赏,可见,S小姐是个虚伪的人。

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5分)

 

3.作者最终获得S小姐的尊重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中国式尊严”为题?这篇小说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默写和文学常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3)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4)“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五经”是《诗经》《尚书》         《周易》《春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6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是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3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是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并翻译划线部分。(10分)

  凡  音  者  产  乎  人  心  者  也  感  于  心  则  荡 乎 音 音 成  于  外  而  化  乎  内  是  故  闻  其  声  而   知   其   风  察  其  风  而  知   其  志  观  其  志  而  知 其 德  盛   衰  贤  不 肖 君  子  小 人 皆  形  于 乐  不   可   隐  匿  故   曰   乐  之  为   观   也   深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音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致:给予,赐给

B.退得罪于士                  退:后退,退却

C.足于中,免矣                中:心中,内心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      逮:及,达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赐也厚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       申之以孝悌之义

C.善哉!子其祝我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D.使君之年长于胡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赐“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终有所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