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            堪:能忍受  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逆

C.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阜:丰富    D.三年,乃流王于彘  流:流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告,则杀之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C.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D.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3.下列各句括号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

B.王怒,得卫巫,使(之)监谤者,以(之)告,(王)则杀之。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厉王)成而行之。

D.吾能弭(国人)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4.全都表明天子听取谏言重要性的一项是(    )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④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对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B.在如何对待百姓公开议论朝政的问题上,厉王没有听取召公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卫巫的主张,对百姓采取“弭”的态度,予以镇压,施行暴政。

C.厉王对自己“弭谤”的做法沾沾自喜,而召公以“川壅而溃”设喻,劝说厉王对待百姓的议论应该采用“导”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

D.厉王没有听从召公的劝谏,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这个地方,使他们再也无法议论朝政。

6. 翻译上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C 4.C 5.C 6.(1)国人没有谁敢说话了,只在道路上用眼睛示意。 (2)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该疏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解析】 1.“阜”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使……丰富”“增多”的意思。 2.A、C、D项“之”均为第三人称代词,B项“之”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 3.“成而行之”的主语承上一句的“民”省略,不是“厉王”。 4.②④都是说话、进谏行为本身,不属于“重要性”的范畴,排除。 5.A不包括战国时期 B“听从了卫巫的主张”主观添加D国人把厉王流放到彘这个地方。 6.(1)4分 (2)6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够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 “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 “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 “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

D. “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查看答案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A.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诗人之所以悲秋也。

B. 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

C.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

D. 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秦国的土地减少了而晋国却有利可图,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译文:事情没有办成功,于是就想生擒你。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秦王购之千金

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⑧我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⑨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⑩见燕使者咸阳宫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⑨/⑧⑩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⑨⑩

C.①⑤⑧/②③⑦/⑥⑨/④⑩    D.①⑤⑧/②④/③⑥⑦/⑨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