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

 

1.下面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恨:悔恨

B除颖阴、朗陵令       除:解除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     次:驻扎

D一时破械遣之             遣:派遣

2. 下列句子,能表现田豫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1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2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3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  4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5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6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⑤⑥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豫最初曾跟从过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在他以母亲年老为由向刘备辞行时,刘备表现得非常惋惜。

B当叛将王门来攻打东州时,众人看到敌军势大,非常害怕,想要投降,但田豫一番说辞,说之以大义,令王门非常惭愧,不战而退。

C公孙瓒败亡之后,鲜于辅执掌了太守之位,后来听从了田豫的话,归附了曹操,田豫也因此而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D田豫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华,在治理社会方面也非常有才能,颇受器重。

4.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2)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1.C.(A应为“遗憾”B应为“授予官职”D应为“释放”) 2.B(②③均为正面表现,⑤以众将的角度来侧面表现) 3.C.(是鲜于辅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4. (1)你受到公孙将军优厚对待,却离开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却回来为敌,这才知道你是个犯上作乱的人 (为……所,表被动;厚,优厚对待;还作贼,回来为敌;及,才;乱人,犯上作乱的人) (2)正值吴国派使臣与公孙渊相勾结,明帝因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四豫停止出兵 (会,正值;相结,互相勾结;以,表原因;诏,名作动,下诏;使罢军,让田豫停止出兵) 【解析】[附:文言文译文] 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少,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遗憾不能与您一起建立大业。” 公孙瓒命田豫为守东州县令,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余人前来进攻。众人恐惧,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墙对王门说:“你受到公孙将军厚待,却离开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却回来为敌,这才知道你是个犯上作乱的人。人们虽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接受了公孙将军的委任,你为什么不赶紧来进攻?”王门惭愧地退走了。公孙瓒失败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任命田豫为太守府长史。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宠。曹操召田豫为丞相府军谋掾,任命为颖阴、郎陵令,迁升为弋阳太守,所到之处,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又迁升为南阳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反叛,率众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给南阳造成极大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全体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晓谕,为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打开刑具,一次全部释放。各位囚犯都叩头感恩,希望为田豫效命,当即互相转告,各部盗贼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静安定。田豫如实向上汇报,曹操予以表扬。 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魏明帝要征讨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领军杨暨推举田豫,于是使田豫以本官统帅青州的各路军队,假予符节,前往讨伐。正值吴国派使臣与公孙渊相勾结,明帝因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四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计,贼人船只将要返回,正是年底风急的季节,一定惧怕风高浪大,东面又无岸可依,肯定要到成山。成山没有藏船的地方,只好依傍岸边行进。他观察好地形,在各个山岛的险要之处,布置军队防守,他亲自到成山,登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贼人返回时,果然遇到大风,船只都触山沉没,飘荡到岸边,无处逃窜,全为田豫布置的将士俘虏。当初,各位将领都笑他在空地等待贼人,及至贼人惨败,都争相执行他的计划,请求入海夺取飘泊的敌船。 正始初年,迁升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多次请求退职,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年纪正壮,下书告谕不予同意。朝廷拜他为太中大夫,仍领取九卿的俸禄。田豫八十二岁时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是哪些“国”与“学”(节选)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1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与“西学”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西学”才相应地有了“国学”之称的。

B晚清之前,中国是没有“西学”一词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士大夫自以为天下之学尽在中国,别处怎么可能有“学”呢。

C“国学”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国族”文化意识的重视。

D梁启超、陈寅恪都曾对“国学”作过精辟的议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国学”应该兼容并包的重要性。

2.与“国”与“学”发生关系无关的一项是()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则不然。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3.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国学”一词出现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中华民族深深的屈辱感与刺痛感,以及当时人们意欲自强的使命感。

B现代中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学搞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那就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C美国总统林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学应该是对中国有意义有好处的学问。

D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中,现代中国的学人应积极接纳外来的优秀成果,同时不忘原有知识传统,才能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没有语句的一项是()

A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变暖使日本建筑物、农作物等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最多可达8.7万亿日元以上。

B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耐用品购买预期指数为86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达24点。

C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近年来“两会”中最热门的议题之一。今年人们希望在“两会”上听到更多惠民的新政策、新措施。

D迄今已有多艘中国商船遭到索马里海盗的劫持或袭击。中国是否也应该派遣军舰赴东非索马里附近海域护航,以此来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船只安全呢?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说:“这向世界表明,在困难面前,中华民族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就像我们的国歌所唱的那样:‘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B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一直绵延至今。

C金圣叹曾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D国际汽联裁定“争议扩散器”合法,不禁让许多记者猜测2009年赛季F1争冠的悬念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呢?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A原本人们认为,首回合3:1的比分让次回合较量成了例行公事。但“红军”上下半时两次逼近创造奇迹,使得这场比赛变成希区柯克式的大片。

B法新社报道,法国10日宣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无核武世界”很久以前,法国就已开始削减其核武器。巴黎对奥巴马的讲话不屑一顾。

C《潜伏》的小说作者龙一说:谢若林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危险的职业,他在火中取栗,两边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他就是危险的了。

D渤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张蕊没想到找工作这么难,2个多月内先后在网上和招聘会上投递不下百份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

 

查看答案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履行    联袂    耳根清静    勇冠三军

B祥和    陷井    两全其美    计日程功

C奠定    凋敝    绿草如茵    并行不悖

D黯淡    座落    真知灼见    量体裁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