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陈毅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茶话会上写的一副挽联,请将中间四句的正确序号排列出来(4分)
要打叭儿落水狗, , ,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 , ,不愧思想权威
①敢于嘻笑怒骂 ②懂得进退攻守 ③临死也不宽恕 ④一生最恨帮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着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棵间忽然幽阒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像,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像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像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像去弥补假设。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1.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己老是听到“你们来晚了!”这句话?(4分)
答:
2.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6分)
(1)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答:
(2)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答:
3.作者经常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他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阐述其心态的变化过程。(6分)
答:
4.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请你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替作者回答一下这个问题。(6分)
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
(1)诗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写老人沽酒的情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
(2)诗中第三、四句写得非常有情趣,请简析之(4分)
答: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
1.下面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恨:悔恨
B除颖阴、朗陵令 除:解除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 次:驻扎
D一时破械遣之 遣:派遣
2. 下列句子,能表现田豫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1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2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3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 4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5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6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⑤⑥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豫最初曾跟从过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在他以母亲年老为由向刘备辞行时,刘备表现得非常惋惜。
B当叛将王门来攻打东州时,众人看到敌军势大,非常害怕,想要投降,但田豫一番说辞,说之以大义,令王门非常惭愧,不战而退。
C公孙瓒败亡之后,鲜于辅执掌了太守之位,后来听从了田豫的话,归附了曹操,田豫也因此而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D田豫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华,在治理社会方面也非常有才能,颇受器重。
4.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2)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是哪些“国”与“学”(节选)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1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与“西学”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西学”才相应地有了“国学”之称的。
B晚清之前,中国是没有“西学”一词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士大夫自以为天下之学尽在中国,别处怎么可能有“学”呢。
C“国学”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国族”文化意识的重视。
D梁启超、陈寅恪都曾对“国学”作过精辟的议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国学”应该兼容并包的重要性。
2.与“国”与“学”发生关系无关的一项是()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则不然。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3.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国学”一词出现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中华民族深深的屈辱感与刺痛感,以及当时人们意欲自强的使命感。
B现代中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学搞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那就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C美国总统林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学应该是对中国有意义有好处的学问。
D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中,现代中国的学人应积极接纳外来的优秀成果,同时不忘原有知识传统,才能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