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阅读大漠 于文胜 沙漠,是一部天书。每一粒沙,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阅读大漠

于文胜

沙漠,是一部天书。每一粒沙,都是一个字符。

    我向往沙漠,又惧怕沙漠。

    向往沙漠,是因为那一行从漠峰上走过的驼队,驼颈上传出的铃声。惧怕沙漠,是因为漫天飞舞的沙粒,让人看不清世界,读不懂人生。

    我最终还是勇敢地走进了沙漠。沿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漠的黑色之路,我去努力破译沙漠这部天书——

    在第一页上,我读到了“生命”。你看,大河逝去的地方,绿色还在零散地生长。这绿色被糙裂的树干支撑着,迎着漠风,迎着烈日,倔强地把生命延续。它们把根深扎进沙里,哪怕一点点水的湿润,都要让叶子泛出绿色。就是没有一点生命的乳汁了,就是让漠风剥得只剩下躯干,它们也要傲然挺立千年;就是被烈日利剑般的光束砍断身躯,它们也躺下不朽千年。在它们身上,生命永远不会被泯灭,生命永远都延续。它们不为脚下有一片沃土而恳求上苍的恩赐,不为披一身新绿而祈求天降大雨,不为漠风的肆虐而弯下腰杆,更不为终究要倒下化为泥土而企盼时间倒流……就是化为灰土,它们也舞在沙漠上、舞在狂风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啊——生命顽强到了极点,价值体现到了极限……这才是百岁、千岁、万岁的生命啊!

    在第二页上,我读到了“勇敢”。你看,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条柏油路,勇敢地伸进沙漠,

穿漠谷,越漠峰,一直伸向天边,一直穿出大漠。这是怎样一种力量的驱使,才能有这般无畏的勇气呢?

    沙漠时刻想把它吞没,而它的两边却筑起芦草编织的垄墙;烈日时刻想把它烤化,而它

的两旁却生长出灌木,拉起一道绿色长廊;狂风时刻想把它吓退,而它的身边却耸起一座座

房屋,房屋里飘出饭香,屋旁的抽水机正隆隆作响……

    从沙漠的北边走到南边,这一页我读了一千里,从日出读到日落,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沙漠的那边,有我们的村庄;沙漠的那边,有我们的亲人;沙漠的那边,有我们肥壮的牛羊……

    任何沙漠,都阻挡不住亲人的拥抱,再狂的漠风,都刮不散兄弟的思念,任凭烈日怎样下刀,都割不断家人的亲情!   

    这是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亲情的力量啊!

    这种力量,使勇敢者更加坚强,使坚强者更加勇敢。

    无畏催生勇气,亲情激发力量!

    在第三页上,我读到了“追求”。你看,沙丘下那一座座井架,输油管像巨龙跃过沙梁。

    沙漠是荒凉的,从来都没有人敢对沙漠有所企图;沙漠是死寂的,任何生命的火花也只能在它上空一闪而过;然而,沙漠又是富有的,只有敢于探索和勇于追求的人,才能闻到它的气息。

    我尤为敬佩那些敢于在这浩瀚大漠中勇于追求的人。他们是这大漠的骄子,他们是财富的天使。

    高高竖起的是钢铁的井架,而伸向天空的却是理想的大厦;向下钻进的是圆圆的钢管,而伸进泥土的是探索的双手;管道里流淌的是追求者的热血,炼炉里沸腾的是梦想的实现……

    别说贫瘠里没有财富,别说黄沙变不成黄金,别说瀚海没有彼岸,别说通天的路太遥远——勇于探索,不断追求,身后就是掌声一片。

    欲上九天揽月——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月球;欲下五洋捉鳖——潜艇在大洋中游弋;望长城内外——戈壁崛起新城,沙漠喷出火焰……

    这,是追求的脚步;这,是追求的回报。

    读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犹豫和徘徊?放飞理想,放飞希望,加快追求的脚步吧!

    大漠,是一部天书。大漠,是一部有心人才可以读懂的书。大漠,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去吧,勇敢地走进大漠,阅读大漠!

    (《人民日报)20~0年7月26日)

1.文章以“沙漠,是一部天书”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在描写大漠中的“柏油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这是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亲情的力量啊!

 

   (2)他们是这大漠的骄子,他们是财富的天使。

 

 

4.文章在结尾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综观全文简要作答。(6分)

 

1.点明题旨,确定行文线索,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 2.拟人、排比、比路喻人,含蓄地表达了对沙漠公路的建设者、养护者的敬意。 3.(1)各民族职工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大漠公路修建和养护的奇迹。 (2)石油工人挑战生命极限,开发了大漠油田,既为别人树立了美好榜样,也为祖国创造了滚滚的财富。 4.大漠的财富开发中心充满挑战,更充满了机遇;希望有志者勇敢地投入沙漠开发并建功立业。 【解析】 1.4分 2.修辞每一个1分,共3分;作用3分。 3.每小题3分,共6分。 4.每点3分,共6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选一小题)(5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苟子《劝学》)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2)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苟子《劝学》)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官舍竹

王禹傅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注。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

   (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诗人通过“官舍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

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籍民户                           籍: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           听:听从。

    C.何忧不治哉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介如此                         介:耿介。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        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                  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                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

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

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

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

       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译文: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与古典

范曾

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数千年不倒,有其文化血脉上的根源。在历史朝代的更迭转换之中,中国文化的血脉从未间断。经过数千年的磨砺、融合、凝聚、发展,它已经独具神采,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奇葩自古以来都重视艺术家的人格完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而这已凝铸成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神髓。

自然,用最简略的语言讲,就是自在而怡然的大存在。为什么自在?因为它天然合理、它恰到好处,它不需要人们主观地给予它什么,所以说它自在;为什么怡然?因为它不是人创设的、不是人构想的,它在亿万年前已经存在,自在而怡然的存在,所以叫自然。

    宇宙大自然大不可方。我们在宇宙面前唯一的选择是什么?敬畏。我曾经问过宇航员杨利伟,我说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你在天上的感觉?杨利伟想了一下,他说:“我感到人是多么伟大,人又是多么渺小。”

    我们讲回归古典,不是复古主义。因为古典也是一个博大精深、大不可方的存在。回归到古典的什么地方去?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东方和西方都曾经有过一个寻根的文化行为。比如讲中国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观),

们提出回归古典是回归到什么地方呢?在他们看来,八代(三国、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已经衰落了。当然,诸位不要以为中国这几百年就没有好东西,他们只是整体上感到八代的文章比汉代的差了。

    我们讲西欧文艺复兴,因为经过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黑暗,忽然他们感到希腊的阳光是多么明媚、那里的雕塑是多么辉煌、希伯来文里面充满了多么美妙的思想。因此,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它的回归是回归到古希腊的精神。这种回归也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而绝不是重复。譬如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但丁,大家都知道,恩格斯讲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近代第一个诗人。他的《神曲》能够把教皇打到地狱、把他的情人送到天堂,在当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辉煌旗帜。但丁回归古典的精神是回归古希腊那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因为我们要谈到回归古典,回归自然,所以我先在概念上加以说明。

简单地说,自然就是自在怡然的大存在。回归古典就是隔着一个相当的朝代来追述那时候的辉煌。   

(选自《回归古典之美——范曾谈中国传统国画、书法、诗词》引言)

1.对下列关于“回归古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回归古典”属于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寻根行为,东西方的回归古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向。

    B.今天我们所讲的“回归古典”,与当年唐宋八大家所提的回归古典,从根本上说都是要恢复雄健的文风。

    C.当代西方社会的“回归古典”的价值取向,是借鉴当年文艺复兴的经验,将人文主

义的精神发扬光大。

    D.所谓“回归古典”,绝不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简单恢复与再现,而主要是更高精神层

面的回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    )

    A.宇宙大自然大不可方,伟大而又渺小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只能以敬畏的态度待之。

    B.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造成封建王朝不断更替的原因,首先在于文化的消亡断绝。

    C.对真善美的统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的追求,构成了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神

髓。

    D.所谓自然有两层含义,一是“天然合理、恰到好处”,二是不能也不必经任何人工干

预。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的血脉既然已经延续数千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未来也一定会更加通畅。

    B.讲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并非意味着人类在与自然相处时必须保持无所作为的心

态。

    C.引但丁创作《神曲》的例子,意在强调“我们讲回归古典”,就是要回归人文主义精

神。

    D.回归古典是每隔若干年代来追述前世的辉煌,只要历史延续,回归古典就永远不会

终结。

 

查看答案

把下面5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司马迁终于用自己的心,用自已的血,用自己的愤慨之激情,写下了这样一段惊天地、泣鬼神、通古今、烛万世的妙文。司马迁是不屈的,                 。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

    ①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②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③不饰帝王之功

    ④没有屈下正直的脊梁

    ⑤不隐权贵之恶

    A.①②④③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③④②⑤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