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诗经·关雎》)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 。 (屈原《离骚》)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④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 (荀子《劝学》)
⑤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_   (李白《忆旧游》)

 

琴瑟友之 虽九死其犹未悔 渺沧海之一粟  金就砺则利 天然去雕饰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季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总理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对“和谐”话题的探讨,相信也会引起了我们的一番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网帖”)的帖子,指出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有多人因高考加分、运动员等级晋级等目的,采取作弊手段获得好名次。其中最夸张的是,6个人冲刺却带来11个参赛成绩。

  记者从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竞赛部获悉,的确有人在比赛中舞弊,目前多数作弊者已被查出,并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在厦门马拉松官方网站上,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已有约30人被取消了成绩和名次。

  据组委会竞赛部负责人、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介绍,早在比赛刚刚结束之时,组委会就发现了存在个别违反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行为。有的选手一个人佩戴两块甚至更多计时芯片,蘀人参赛;有的参赛者则费尽心机偷乘交通工具,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等

  连日来,组委会一直通过照片、录像等多方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前100名中的作弊者作出了严厉的追查。“不排除个别参赛选手、个别运动队受某种利益驱使,在比赛中舞弊。”

(1)请用一句概述上述新闻材料内容(2分)

                                                                               

                                                                                          

(2)你对厦门马拉松作弊案有何看法?请对此事作点评: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3分)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二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觉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曾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吐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着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6分)

                                                                                   

                                                                                  

                                                                                    

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6分)

                                                                               

                                                                                  

                                                                                        

4.正如作者眼中的“听雨”一样,很多曾经熟悉、温暖的往事在身居闹市的现代人眼中都成了“难得的奢侈”,试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