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赦:赦免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  )(3分)

  ① 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⑤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为宰相。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译文: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1.C 2.A 3.B 4.⑴派遣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在内殿奉陪。 ⑵李煜曾经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C项“克”在这儿不是“完成”的意思,应是“攻下、战胜”的意思。如《左转·曹刿论战》中“彼竭我盈,故克之”中的“克”即是此意。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2.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认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A.①③④都属于李煜勤于政务的选项,②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D项,⑤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B项,⑥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C项,综合考虑,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做此类题目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3.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题中“李煜”应为“李景”,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4.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关键词“遣:派遣”“修贡:准备贡礼”“于内殿”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关键词一处一分,大意对得两分)第(2)句注意关键词“尝:曾经”“蹙:困窘”“不已:不能自已,不停止”,翻译大意务求准确。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关键词一处一分,大意对得两分) 【参考译文】 李煜,宇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母亲钟氏,其父名泰章。李煜尊他母亲为“圣尊后”;立他的妃子周氏为皇后;封他的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 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 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无可奈何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而已。”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开宝九年(976),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官拜左千牛卫将军。他的后事均见于《宋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一只蝇子飞进谷仓。在地板角落的一片牛皮纸上,有一大群蝇子正在不停地舞蹈。这么快乐的去处,有这么多伙伴在那里开心地玩耍,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想到这里,这只智商超群的蝇子毫不犹豫地向那片牛皮纸飞去。

就在它即将落下时,一只蜜蜂飞过来,善意地提醒道:“别飞到那上面去。你可千万别犯傻,那是骗你们送命的捕蝇纸!”蝇子并不领情,大声回答道:“别想蒙骗我。你没看到我的那么多同伴一个个都在兴高采烈地跳着舞吗?要说上当受骗,那么多蝇子不可能全都是傻子吧?!”最终,这只自负而又聪明的蝇子被牢牢地粘住,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报以“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为话题举办征文活动,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支燃着的烟》,全文如下:“一支冒着袅袅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我是最好的直观道具,说明抽烟会缩短生命。’”请你以评委会的名义写一则简短的评语,说明该文获得头奖的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1)完成(2),内容要包括解释和例句,例句不少于两个。(5分,解释2分、例句3分)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百度一下,“给力”一词有两种基本用法:

(1)用作动词:有“给予力量”、“加油”等意思。如:①大家给力啊。②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③为避免楼市调控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

(2)用作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