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与散文的分别既不能单从形式(音律)上见出,也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诗与散文的分别既不能单从形式(音律)上见出,也不能单从实质(情与理的差异)上见出。在理论上还有第三个可能性,就是诗与散文的分别要同时在实质与形式两方面见出。如果采取这个看法,我们可以下诗的定义说:“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个定义把具有音律而无文学价值的陈腐作品,以及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散文作品,都一律排开,只收在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都不愧为诗的作品,这一说与我们前面所主张的情感思想平行一致,实质与形式不可分之说恰相吻合。我们的问题是:何以在纯文学之中有一部分具有诗的形式呢?我们的答案是:诗的形式起于实质的自然需要。这个答案自然还假定诗有它的特殊的实质。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诗的实质的特殊性何在?何以它需要一种特殊形式(音律)?我们可以回到上文单从实质着眼所丢开的情与理的分别;我们可以说就大体而论,散文的功用偏于叙事说理,诗的功用偏于抒情遣兴。事理直截了当,一往无余,情趣则低徊往复,缠绵不尽。直截了当者宜偏重叙述语气,缠绵不尽者宜偏重于惊叹语气。在叙述语中事近于词,理近于意;在惊叹语中语言是情感的缩写字,情溢于词。所以读者可因声音想到弦外之响。换句话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诗的情趣是缠绵不尽,往而复返的,诗的音律也是如此。举一个实例来说,比如《诗经》中的四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译成现代散文,则为:“我从前走的时候,杨柳还正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了,天已经在下大雪了。”原诗的意义虽大致还在,它的情志就不知去向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原文的音节。实质与形式本来平行一贯,译文不同原诗,不仅在形式,实质亦并不一致。比如用“在春风中摇曳”译“依依”就很勉强,费词虽多而含蓄却反较少。“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诗较散文难翻译,就因为诗偏重音而散文偏重义,义易译而音不易译,译即是另一回事。这个实例很可以证明诗与散文确有分别,诗的音律起于感情的自然需要。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一说,虽比其他各说都较稳妥,但仔细分析事实,它也并没有十分谨严的逻辑性。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
第一,有和无是一个绝对的分别,就音律而论,诗和散文的分别也只是相对的也不是绝对的。先就诗说,诗必有固定的音律,是一个传统的信条。从前人对它向不怀疑,不过从自由诗、散文诗等等新花样起来以后,我们对于它就有斟酌修改的必要了。次就散文而论,它也并非绝对不能有音律的。诗早于散文,现在人用散文写的,古人多用诗写。散文是由诗解放出来的。秦汉以前的散文就常杂有音律在内。
其次,这定义假定某种形式为某种实质的自然需要,也很有商酌的余地。中国正统的诗的形式也不过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绝句几种。词调较多,据万氏《词律》、毛氏《填词明解》诸书所载也不过三百余种,常用者不及其半。诗人须用这有限的形式来范围千变万化的情趣和意象。如果形式与实质有绝对的必要关系,每首诗就必须自创一个格律,决不能因袭陈规了。
(选编自朱光潜《诗论》)
1.下列关于“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理论上来说,诗与散文的区别要同时在实质与形式两方面比较,“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一定义就是基于这一认识而下的。

B.具有音律而无文学价值的陈腐作品,以及有文学价值而不具音律的散文作品都不在“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一定义范围之内,这与作者所主张的实质与形式不可分的说法是一致的。

C.诗歌有其特殊的实质,并且这种实质有其自然需要,这是在纯文学中之所以有一部分具有诗的形式的根本原因,诗的情趣必须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

D.“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一定义在逻辑上也不完全严谨,因为就音律而论,诗和散文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假定某种形式为某种实质的自然需要也不是绝对必要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就情与理的角度而言,散文偏于叙事说理,宜偏重于叙述语气;诗歌偏于抒情遣兴,宜偏重于惊叹语气。事理直截了当,一往无余,情趣则低徊往复,缠绵不尽。

B.如果用散文的语言翻译《诗经》中的诗歌,原诗中的意义也许还在,但情志却会丢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原来的形式,实质和形式都已不同于原诗。

C.“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运动,“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所以将“依依”翻译成“在春风中摇曳”就很牵强,语言不够简练且缺少含蓄的韵味。

D.自从有了自由诗、散文诗等新的文学形式以后,诗歌必须有固定的音律这一传统信条,就被完全否定了。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需要有音律,是因为诗歌有其特殊性,诗歌主要用来抒发绵绵不尽的情感,表达含蓄隽永的兴致,语言就是情感的缩写,而诗歌的韵律正可以传达这种缠绵不尽,往而复返的情感。

B.诗歌和散文相比,诗歌更难翻译,这是因为诗歌偏重于音律,而散文偏重于语言的意义,诗歌的音律不容易翻译,它和感情有必然的联系,只要翻译出来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C.中国正统诗歌的形式只有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绝句几种,词调虽然较多,古代专著中记载有三百余种,但常用的还是不过以上几种。

D.诗歌的情趣和意象是千变万化的,诗人都需要用有限的诗词形式加以规范,所以诗歌的形式和实质未必都有绝对的必要关系,否则每首诗都必须自创一个格律了。

 

1.C 2.D 3.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九官鸟学人的语言,不久就能讲二三句了。九官鸟踌躇满志,从早至晚,喋喋不休地念叨。

这天,有只蝉在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歌。九官鸟听了便嘲笑超来:“你的歌声太刺耳了,与其你唱,倒不如听我说人话。”蝉全神贯注地听完后,对九官鸟说:“我的歌声虽然不好听,但这是我自己的歌。你讲的固然悦耳,却是别人的语言。”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饲,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

    路边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查看答案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这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5分)

   (1)森马集团:      (2)网    民: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民俗在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清明上河园成为开封旅游的新名片,它的门票上古香古色地印着汴京市井风俗    画,让人们一拿到手中,就喜欢上了它。

    B.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的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C.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所致。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已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