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 起 元 传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 起 元 传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总督高其俾令权福州,调兴化。莆田民因讼互斗,其倬恐酿乱,令捕治。起元责两人而释其馀,报曰:“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寻摄海关,裁陋规万馀金。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起元闻,立督收税如额,令商舶行,白常安斥奴。自是人皆奉法。

    调台湾。台湾田一甲准十一亩有奇,赋三则:上则一甲榖八石,中则六石,下则四石,视内地数倍。然多隐占,民不甚困。时方清丈,占者不得匿。其倬欲使台湾赋悉视内地下则,恐不及额致部诘。起元令著籍者仍旧额,丈出者视内地下则。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

    乾隆二年,擢河南按察使。会久雨,被灾者四十馀县,饥民四走,或议禁之。起元谓:“民饥且死,奈何止其他徙?”令安置未被水诸县,给以粮,遂无出河南境者。巡抚雅尔图檄府县修书院,以起元总其事,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七年,迁直隶布政使。大旱议赈,总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起元力请先普赈一月,俟户口查竣,再分别加赈。有倡言赈户不赈口者,起元曰:“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杀七

八人矣!”檄各属似此者罪之。

    起元自少敦厉廉耻,晚岁杜门诵先儒书。临没,言:“平生学无真得。年来静中自检,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节选自《清史稿·沈起元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视内地数倍           视:对照

B. 被灾者四十馀县       被:遭受

C. 檄各属似此者罪之     檄:下文书

D. 晚岁杜门诵先儒书     杜:杜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A.   莆田民因讼互斗               B.    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其意常在沛公也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C.   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D.    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家祭无忘告乃翁                     置杯焉则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沈起元处理民众斗殴之事时,并没有随意逮捕参与事件的百姓,体现了他的理智与爱民,在海关任上的做法则体现了他的严明。

B. 在台湾任职期间,当地有很多隐瞒土地不上报的情况,沈起元重新丈量百姓的土地,改变了原先的土地赋税制度,统一采用内地的最低标准。

C. 河南水灾,百姓四处逃散,沈起元没接受一些人禁止百姓逃难的建议,反而将他们安置在没有遭遇水灾的的几个县,并发给他们粮食。

D. 乾隆七年,直隶大旱。沈起元迅速赈灾,同时采取普赈与加赈的方法救助百姓,严厉驳斥一些官员的“赈户不赈口”的提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3分)

译文:                                                                

(2)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4分)

译文:                                                               

(3)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杀七八人矣!(3分)

译文:                                                               

 

1.D 2.B 3.D 4.(1)巡抚常安有奴才在海关,因为他索要杂费使商船受困。 (2)等到隐瞒占有的土地清理完毕,更改减少对原来赋额重的土地收的赋税,标准和新赋额一样,赋税没有少并且百姓的负担没有加重。 (3)一户人家数口人,只是赈济一两个人,这将要杀掉七八个人啊! 【解析】 1.杜:堵塞 2.A因:介词,因为、介词,通过、经由;B 也:语气词,均表示陈述语气;C 乃:副词,于是/代词,你的;D.焉: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此”。 3.“同时采取普赈与加赈的方法”有误,原文为“先普赈一月,俟户口查竣.再分别加赈”。 4.(1)关键词:以,困。 (2)关键词:俟,更,累。 (3)关键 词:止,且。 [参考译文]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改任史部主事。(起元)后被提升为员外郎。总督高其倬让他暂时管理福州。后来他叉被调到兴化。莆田百姓因为官司互相争斗,高其倬害怕造成祸乱。命沈起元逮捕他们并治罪。沈起元责罚了两个人却释放了其他人,上报说:罪责在主家身上,其他人不用问罪。”不久,沈起元管理海关,免去了不正当的收费万余金。巡抚常安有奴才在海关,因为他索要杂费使商船受困。沈起元听说后,立刻督促按照既定额度收取税金,让商船通行,告诉常安让他斥责家奴。从此.人们都遵守法令。 调往台湾。台湾土地一甲按标准拥有的田地有十一亩多,赋税有三个标准:最高的标准是一甲收谷八石.中等的标准是六石,最低的标准是四石,和内地相比是内地赋税的几倍。然而多有隐瞒占有土地的,百姓不是很困顿、当时正清算丈量土地,隐瞒占有的土地不能再藏匿。高其倬想让台湾的赋税都和内地一样按最低的标准来征收,又害怕达不到额度被部里责问沈起元让登记在册的土地仍然按以前的额度收取赋税,又丈量出来的土地就和内地一样按最低的标准收取赋税。等到隐瞒占有的土地清理完毕,更改减少对原来赋额重的土地收的赋税,标准和新赋额一样,赋税没有少。并且百姓的负担没有加重。 乾隆二年,沈起元被提拔为河南按察使。碰上长时间下雨,遭遏灾害的有四十多个县,饥民四处逃难,有人建议禁止他们这样做。沈起元说:“百姓饿得都快要死了,怎么能禁止他们往别的地方迁移呢?”下令把他们安置在没有遭遇水灾的几个县,又发给他们粮食,于是没有离开河南境地的人了巡抚雅尔图发公告让府县修建书院,让沈起元总管这件事,于是他教给士人省身克己的学问。 乾隆七年,调任直隶布政使。大旱,众人商议赈灾,总督高斌想十一月再开始行动,沈起元坚持请求先普遍赈济一个月,等到户口查完了,再分剐增加赈济。有人提议说赈灾应该按户不按口,沈起元说:“一户人家数口人.只是赈济一两个人,这将要杀掉七八个人啊!”他还发公告规定各地方有像这样做的就治他的罪。 沈起元从小常勉励自己有廉耻之心,晚年闭门诵读先贤大儒的典籍,临死时,他说:“一辈子学习没有获得真知。近年来静心自我反省,仰起头不觉得惭愧,低下头也不感到惭愧,也许是可以的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感冒”一词竟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1.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对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证“害肚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托辞。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B.宋代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生的场所。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按照病源分为三种—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

3.根搌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由此可以看出“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抑郁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人其中。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遗忘了。

 

查看答案

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互联上的论坛是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的“文天籁”论坛向大家征 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分)
示例: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感言:                                                                          

 

查看答案

盘点2008年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
华南虎  汶川   限塑令  奥运   山西矿难    神七   三聚氰胺
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_____(遗憾、愤怒等情感)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简要评价。(3分)
示例:华南虎——最让我遗憾的词语。虽然无缘得见真正的华南虎是一种遗憾,但比这更让人遗憾的是整个闹剧使我们对社会的诚信与公正产生了怀疑。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取材于《庄子·山木》)
注释:①赤子:婴儿。②布:古代的钱币。 ③天属:人的天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