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柳永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 昏
季羡林
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夜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④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给每个墙角扯下了一片,给每个蜘蛛网网住了一把。以后,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像─像什么呢?是不是应当像一阵灰蒙的白雾?或者像一片扩散的云影?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流动里。它带来了阒静,你听:—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但是死寂么?却并不,再比现在沉默一点,也会变成坟墓般地死寂。仿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象—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生命中黄昏很多,但真正愿意停留欣赏的人不多.真正觉得黄昏美的人也不多。
B.作者从文学的角度提出黄昏从哪里来的问题,又从地理的角度作了科学的回答。
C.文章反问、设问的修辞使用频繁,句式灵活;比喻的手法使用居多,语言生动充满诗意。
D.作者告戒人们:黄昏很美,应该驻足停留,多欣赏一下美丽的黄昏。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于的内容及表达效果。(5分)
3.第⑥段划线句子主要从两个角度写黄昏,是哪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黄昏的什么特点。(4分)
4.文中反复提到“黄昏给人们关在门外了”,这样说有何用意?请结合十人经历,简要谈谈你对“黄昏”的感悟。(6分)
填空(6分)
(1)《致大海》表达了对大海一样的自由精神的热烈追求。其作者 是19世纪俄 国最伟大的诗人,
(2)徐志摩是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再别康桥》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文中有不少关于声音的句子。有时气势宏大,如“ ,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官赋》).还有“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时借无声表达有声无法表达的情感,如“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还有“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望
周 昂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释]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套①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套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令其诗再在,可孝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套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舟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甓,如入墟墓。还,与舟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舟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下可留,登岸宿乙宰。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②,如《秦楚之际》。令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注】①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
②《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适:恰好
B.还,与舟人治祭具 治:置办
C.既济,疑有神阴相 相:帮助
D.再拜跪伏,祝毕 祝:祝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文天样怀念和敬仰的一组是 ( )
①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②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④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⑤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⑥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读来令人悚然动容。
B.在写西台恸哭的祭礼程序中,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随后又回到现实,发出了“江山人物,眷焉若失”的感慨,这种历史的回味加重了作者的失落与沉郁。
C.这是古往今来哭人之作中的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全文重点叙述英烈的业绩,将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
D.本文在悼念文天祥时,表现得隐晦曲折。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是托言唐宰相鲁公,通篇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仅以“甲乙丙”称代。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3分)
译文:
(2)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3分)
译文:
(3)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堪一击的新奥尔良
如果你想了解飓风“卡特里娜”如何彻底地惩罚了墨西哥湾,坐直升机或“空军一号”在其上空飞行都不行。你不可能看清实际情况,除非你上升到450英里以上,那里一群地球观察卫星正在将它们的照相机对准墨西哥湾,并将它们发现的情况反馈回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对飓风袭击后发回的第一批照片进行研究.他们对所见的景象感到震惊。整座整座的岛屿荡然无存,海岸湿地支离破碎.不堪一击而决口的大堤周圆到处都是一片片黑色的水块。
当然,新奥尔良过去也经常或多或少地被水淹。它地处一个平均低于海平面9英尺的凹地,庞恪特雷恩湖在北,密西西比河在南,墨西哥湾正对其门户。在最好的情况下,要使这样一个地方不进水都是令城市规划者极其难办的事,但新奥尔良的情况从来就不理想:该市是建在世界上一个最容易发生飓风的地区的中央。圣路易斯大学的科学家蒂莫西·库斯基说:“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新奥尔良希望成为一个湖。”很明显,该城市已经如愿以偿。
这就必然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新奥尔良是如此危险的地方.那么我们在那里到底干了什么?浸水的土壤,不断受到侵蚀的海岸线,说来就来的风暴.所有这一切使整个地区本来就岌岌可危,即便没有人类的干预。我们在那里的开发程度越高,情况就越精,我们蚕食了为大地补充淤泥的自然的河道和湿地,开采了支撑看地表的石油和其他地下资源。现在,专家警告说,由于温室气体使全球温度上升,我们正在制造更多的破坏性更大的飓风,它们只消一击就能毁灭一个城市。
墨西哥湾地区的城市一直是潜在的危险地区,但它们同时也是金矿——不冻的天然良港,这种极好的地理位置使它们能稳获往来于一条世界最重要的水路——密西西比河——的船只带来的收益。此外还有大量海湾地区的产品,其中包括占全美近30%的石油,20%的天然气,还有全美第三大渔场。因此,很明显——正如许多人已指出的那样,即使新奥尔良彻底被毁,我们也必须在它的基础上重建。
飓风的运动需要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旋风,它要在温暖的海水与它上空较冷的气流之间旋转。除此而外,飓风似乎对气候的变化更敏感,因为温暖的海水是驱动风暴的燃料。墨西哥湾具备了所有这些因素,所以它的城镇就经常遭到飓风袭击。
地质条件则使情况变得更糟。墨西哥湾的土地又软又湿,大部分由河流和周期性洪水的淤泥长期沉积而成,大水退去,淤泥仍在,而且越积越重,最终在其自身的重量下逐渐下沉。防止陆地完全下沉的唯一逢径是让土壤在每一次洪水后补充淤泥。但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将新奥尔良围起来,让密西西比河改道,使它在这个城市外面流淌,实际阻断了淤泥的补充。
除了听任不能得到补充的海岸湿地继续下沉之外.这种做法最终将会把仍然存在的湿地统统消灭,海水越浸越深,导致有助水土保持的植被灭绝。隔绝了自然的洪水,也造成丁墨西哥湾沿岸保护海岸的岛屿下沉。
墨西哥湾繁忙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扮演了负面角色。一项研究发现.墨西哥湾湿地消失得最多的时期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最盛的时期。休斯敦的下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
当新奥尔良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它的当务之急就是修复大堤。与修复人工屏障同等重要的是归还自然的屏障——在城市周围消失的起保护作用的湿地。
1.以下对“即使新奥尔良彻底被毁,我们也必须在它的基础上重建”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奥尔良渔业资源丰富,拥有全美国第三大渔场。
B.新奥尔良有占整个美国近30%的石油与20%的天然气。
C.新奥尔良有天然良港,能稳定地获得由密西西比河运输带来的收益。
D.新奥尔良地底下埋藏有丰富的金矿。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乘坐直升机或“空军一号”上升到450英里以上,就能够清楚地了解飓风“卡特里娜”对墨西哥湾的惩罚。
B.防止墨西哥湾的陆地完全下沉的最主要途径是让土壤在每一次洪水爆发后补充淤泥。
C.休斯敦的下沉完全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开采。
D.将新臭尔良围起来,让密西西比河改道的做法最终将把湿地统统消灭.使植被灭绝。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温暖的海水既使地处墨西哥湾地区的新奥尔良拥有不冻的天然良港,也让该地区成为最容易发生飓风的地区。
B.密西西比河的洪水越来越多,洪水的冲刷导致墨西哥湾沿岸的岛屿下沉,失去了对海岸的保护作用。
C.如果新奥尔良的防洪堤足够坚固,如果不让密西西比河改道,那么这次“卡特里娜”飓风将不可能对新奥尔良造成灾难。
D.新奥尔良的土地都由河流和周期性洪水的淤泥长期沉积而成,淤泥在自身的重量下逐渐下沉,这是它平均低于海平面9英尺的原因。
4.新奥尔良不堪一击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