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羽戈先生的近代人物,似处于写意和工笔...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羽戈先生的近代人物,似处于写意和工笔之间,以写意为主,间或细笔勾描,很老道的笔法,乍读之下,仿佛高阳、高拜石这类文坛老手,一看自传,哦,原来是个80后!

    B.8月7日夜,一场罕见的大雨瓢泼而下,沉睡的人们却依旧安祥在梦中……伴随震天动地的巨响,山洪裹挟着泥石,瞬间,树木连根拔起,农田消逝殆尽……那些,无辜的生命啊,没有反抗和挣扎的机会,便被一起吞噬…… 

    C.90后青年人的舞台,他们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文章称: 2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低调的外交政策,秉承邓小平的名言“韬光养晦”。如今,随着财富和实力增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愈加大胆,其领导人似乎开始调整先前的政策。

 

D 【解析】A 老到   B安详   C纷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舛漏(chuǎn)  潢潦(liǎo)      剿   袭(jiǎo)   叱咤风云(zhà)

    B.偾事 (fèn)   怪癖(pǐ)        憎   恨(zēng)   徇私舞弊(xùn)

    C.撒手 (sǎ)    淬火(cuì)       札定脚 (zhá)    如履薄冰(báo)

    D.粳米(gēng)   忤逆(wǔ)        饮   马(yìn)    龇牙咧嘴(cī)

 

查看答案

《新民晚报》复刊。曾为确立新的办报理念产生过一场辩论。有人主张“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合适,有人认为“为国分忧,与民同乐”好。你的看法是哪一种?请简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一只鸟长着两个头,当一个头睡觉时,另一个头就担负警卫任务。   
左边的头爱打瞌睡,右边的头只好常常当警卫而不得休息。 
一天,右边的头在执行警卫任务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一颗香甜的果子。右边的头想叫左边的头一起品尝,但见到它睡得香甜,不忍叫醒它,就想:“反正我和它同一个身体,我吃下去,它也受惠。”于是就把果子吃了。
左边头醒来后,听到右边头打了一个饱嗝,又闻到一阵香味,就明白了右边的头独享了美味佳肴,从此怀恨在心。
一天,轮到左边的头担任警卫了,它想也能独享香甜的果实。正好,一阵风吹来,隔壁树上掉下一颗有毒的果子。左边的头在怨恨自己背运的同时,想道:“它独享了甜果,我就独享毒果了,反正我和它是同一个身体,要死就一起死吧!”于是就把毒果吃下去了。
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①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②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得也越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③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只管爬。
  ④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⑤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⑥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⑦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⑧一咬牙,狠一狠心。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再稍用力,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所说的滑稽,正恰是这种情景。
⑨来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⑩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1)——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
舍不得:                                            。
(2)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潜伏:                                               。
2.试分析第②自然段写景的语言特色。 (6分)
3.“静观万物皆自得”,阅读全文,试分析作者所抒之情,所悟之理。(6分)
情感:                                                  
道理:                                                      
4.行家称道余秋雨这篇美文“自然而深邃”,请你细味本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慨,谈谈对这一评价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2)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 甫《登高》)
(3)故木受绳则直,                     。 (荀 子《劝学》)
(4)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以为固。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