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4盏灯。每盏灯的后面都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4盏灯。每盏灯的后面都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到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我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那就算了吧!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四盏灯。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小可同学想请教王教授有关《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他带上论文如约前去教授家,不巧,教授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了,教授夫人收下论文并让他发一条手机短信告知王教授。请你代李小可同学拟写这则短信。要求:内容简明,语言得体。(5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

诗的本质是暗示,微型哲理诗常常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暗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认识,让我们领悟世界的本原和人生的真谛。阅读下面的诗歌,依照示例,选取一首对其所暗示的内容加以解说。(4分)

示例:               朋    

两个月亮∕携手同行∕夜小了

解说:朋友之间,肝胆相照,如同明月般光洁透亮,不含任何私心杂念地并肩携手,闪亮的是皎洁的真诚,萎缩的自然是夜的漆黑。

(1)神像   

它之所以显得高大∕是因为我们低下了头

解说:                                                    

(2)浪   

不管是什么风∕都跟着起哄

解说: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材料要点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②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③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④《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⑤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有寒食节的风景。

⑥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而今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7分)

问  竹

琦君

①故乡旧宅书房后面,是一方小小院落。自然地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枝条细长柔软,无论有风无风,都会发出沙沙之声。坐拥书城中,不时似闻细雨敲窗,苏东坡有诗云“风吹古木晴天雨”,我倒觉得是“风吹细竹晴天雨”呢。如遇真正的下雨天,那更是淅淅沥沥,琮琮琤琤,天然的乐曲,使人心情宁静,俗虑顿消。

②父亲和我都是爱雨的人,因名书斋为“听雨轩”。我从后山捡来许多松树的内皮,拣取波磔雅致的,拼成“听雨轩”三字,悬于门上,倒也古意盎然。父亲看得高兴,就随口吟《示儿诗》绝句一首:

听风听雨一春迟,抛却南华学赋诗。

灯下为儿歌一曲,隔窗犹有竹相知。

③父亲不是诗人,他的诗都是乘兴而作,自嘲为“打油”。我吟味再三,内心于感激中带着一份凄恻。父女相依中,不由引竹为知音。那时父亲的肺病已日渐沉重,避日寇于穷乡,药物缺乏。千辛万苦托友人自上海带回的退热药丸,总是远水难救近火。因此,他每天下午四五点以后,潮热渐渐上升,精神顿觉萎靡。只有在每天清晨,才扶杖到书房念《金刚经》读《庄子》。我随侍在侧,看他脸颊一天天消瘦,语声一天天低微,内心的忧急和酸楚,难以名状。却又不得不忍泪装欢,陪他谈今论古。这是我们父女心灵最接近的时日,我焉能不爱惜每分每刻的宝贵光阴?

④下午扶着父亲在榻床上休息后,我回到书房看砚台余墨犹浓,一室寂静中,只听到窗外细竹沙沙作声。我踽踽地漫步到竹林中,低低念着父亲的诗,真想问一声竹子,是否相知。

⑤还记得有一天,忽见老长工阿荣伯双手捧着一炷香在竹林中恭立膜拜,口中喃喃祝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为我父亲祈祷紫竹中的观世音菩萨,他愿意借自己二十年寿命给我父亲,求菩萨保佑他健康长寿。我听了万分感动,也愿借无论多长的寿命给父亲。从那以后,阿荣伯和我,每天一人一炷香,在竹林中虔诚祈祷,无论风雨,从不间断。

⑥父亲精神较好的日子,也爱扶着拐杖在花园散散步,指点我什么花叫什么名称,应当如何照顾培养。可是后来体力日衰,散步都没有力气了,就躺在床上,命我去厨房为他熬药。他知我胆小,在晚上总尽量提高嗓子,为我吟古人诗句,让我一边听诗声,一边走那一条黑黑的长廊,不至害怕。可是,渐渐地,他的嗓音沙哑了,连说话的微弱声音都听不清了。

⑦战乱中的生离死别,是人间最悲痛的事。父亲逝世后,我只身负笈上海,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老屋书房一角,已为日机炸毁。竹林也成一片废墟。对此满目疮痍,悲从中来。整理凌乱书籍残卷时,意外地发现用松皮拼成的“听雨轩”三字,跌落在墙角。父亲做的那首《示儿诗》,顿时涌上心头。不禁又跑到后院,徘徊良久。又忽然发现地面上到处冒出绿绿的笋尖,原来竹子虽被摧毁,而生机不灭,深埋土中的根茎,又长出新笋来。我大喜过望,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可蔚成一片竹林了。

⑧若是父亲健在,阿荣伯健在,对此一片新生竹林,将会多么高兴、多么欣慰?父亲一定又将随兴濡墨,另赋一首《示儿诗》以遣兴了。我冥想着,低声问竹,在那几年面对日寇的狼烟烽火中,你是否一直和父亲的英灵相伴,做他的知音……

⑨没有等得及竹子成林,我又匆匆告别了故土。到而今,那一片遥远的竹林,是否无恙?是否茁壮?问竹声中,我心澎湃。

[注释]①波磔:汉字书法的撇捺。  ②南华:《南华经》的简称。《南华经》即《庄子》。

1.本文首段,作者写到自己“风吹细竹晴天雨”的感觉,将雨打竹声比作“天然的乐曲”。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本文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内心于感激中带着一份凄恻”?(4分)

                                                           

3.“竹”是本文的线索,从全文看,作者对竹先后怀有怎样的感情?文中多次写到“问竹”,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4.文中“我”与“父亲”都以竹为知音,请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3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群臣吏民,                  ,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⑷羁鸟恋旧林,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⑸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