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科技文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

科技文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下列选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个民族相同的待人态度、方式的标准。

C.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D.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2.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 “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3.根据文意,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推己”,是基础,后者是“及人”,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自己,后者才是考虑他人。

 

1.D 2.A 3.C 【解析】 1.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这句话。(A所说“道德黄金律”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C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2.“……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文意不符。正确意是“……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3.(A依据“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B文中不涉及被动、主动之分,D两者都涉及对己、对人,只不过道德标准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B.10月12日21时32分开始,妻子王洁和儿子费迪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与在“神舟六号”上的父亲费俊龙分别进行了天地通话,互致问候。

C.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细菌等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D.与其他节日一样,今年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无论家电还是服装,减价促销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这让许多消费者怦然心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对亚运火炬是否在境外传递的问题,广州亚组委执委会讨论决定,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只在中国境内进行。

B.新版《红楼梦》的热播,引发人们对剧中演员的气质、服装、对白等问题的诸多争议,在这些赞与批之间,导演李少红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C.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足,致使警队能应对“恐怖事件”的先进设备非常奇缺,警察处理“恐怖事件”的能力不足。

D.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遇难的150多人中有70多人伤情严重,另有2000多人失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为我身临其境的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

B.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

C.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D.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这几天,谢亚龙出尽了“风头”。先是因为谢亚龙不仅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还因为谢亚龙案的扑朔迷离,翻来覆去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臭名昭著如谢亚龙的,政府官员无出其右者。有足球比赛的地方,“谢亚龙下课”的吼叫声就会惊天动地。2010年9月,一位外国的足球巨星对媒体说,我喜欢中国球迷,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球队不喊“加油!”,而喊“谢亚龙下课”!

A. 扑朔迷离     B. 臭名昭著      C. 无出其右       D. 惊天动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